首页> 中文学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MRI表现及与超声对比研究
【6h】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MRI表现及与超声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高分辨MRI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能力,并与超声进行比较。
   材料与方法:选择经MRI检查发现颈内动脉斑块的病例73例(146支颈内动脉,其中3支颈内动脉因先期支架置入予以剔除,故共纳入143支血管进行分析),于MRI检查后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73例患者中有38例在MRI检查前一周内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支颈内动脉因先期支架置入予以剔除,共纳入74支血管进行对比),比较MRI和超声二者对管腔狭窄及易损斑块的诊断能力之间的差异。
   结果:对143支血管进行狭窄程度分级,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84例、23例、3例;MRI在轻、中、重度狭窄时检出斑块内出血分别为12例(14.3%)、8例(34.8%)、23例(63.9%),x2=29.776,P<0.01;检出溃疡分别为7例(8.3%)、9例(39.1%)、20例(55.6%),x2=32.666,P<0.01;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以DSA为“金标准”,判断74支颈内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MRI与DSA的Kappa=0.754,超声与DSA的Kappa=0.678。MRI从74支血管中检出的24例易损斑块,超声仅检出其中的4例为易损斑块,P<0.05,二者对易损斑块的检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管腔狭窄的判定,MRI相对超声而言与DSA具有更好的一致性。MRI和超声对易损斑块的检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MRI对斑块形态、成分的分析更有优势。超声适用于初筛,MRI更适用于对斑块的评估和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