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FW-Ⅱ型轴流泵短期辅助生物功能性和血液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6h】

FW-Ⅱ型轴流泵短期辅助生物功能性和血液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FW-Ⅱ型轴流泵短期辅助生物功能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FW-Ⅱ型轴流泵是经计算机流体力学优化设计的旋转叶轮连续性血流心室辅助装置。本研究拟利用大动物短期存活实验观察FW-Ⅱ轴流泵的循环辅助效果,并评价其对大动物的的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的影响,为其后期的临床试验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9只小尾寒羊(60-75kg)分为轴流泵组(n=6)和假手术组(n=3),轴流泵组通过胸部左外侧切口,建立左心室-轴流泵-胸降主动脉心室辅助模型:假手术组在心尖部和胸降主动脉处切开后直接缝合,未安装轴流泵。术后3天内应用肝素抗凝,使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维持至150-200秒,后期联合阿司匹林(100mg/d)和华法令(3mg/d)抗凝。应用Swan—Ganz导管监测手术前后、轴流泵不同转速下(7000-9000转/分)左心做功指数(LVSWI)、心指数(CI)、心肌加速度指数(ACI)、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轴流泵不同转速下主动脉瓣开放关闭情况,分析不同转速和主动脉瓣开放、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差之间相关性。在术前、术后第1、3、5、7、10及14天抽取两组动物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评价肝肾功能。
   结果:
   9只羊术后6-8小时拔除气管插管,其中FW-Ⅱ轴流泵辅助组5只羊辅助持续14至16天,轴流泵运转正常,1只羊因术后出血于第7天提前终止实验。在14天内,轴流泵的转速维持至7500-8500转/分,产生的血流量稳定在3.0±0.7L/min。同术前相比,术后随着转速的增加,LVSWI、CI、ACI和RPP显著降低(P<0.01)。在轴流泵转速设置范围内(7000-9000转/分),同主动脉瓣开放时相比较,主动脉瓣关闭时舒张压、平均压均显著增加(P<0.05),脉压差显著减少(P<0.05),收缩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轴流泵低转速(7000rpm)相比,高转速(9000rpm)时主动脉瓣开放次数显著减少(22%vs97%,P<0.001);同低脉压差相比(<15mmHg),高脉压差时主动脉瓣开放次数显著增加(65%vs24%,P<0.001)。轴流泵组和假手术组CPK、LDH水平都在术后第三天达到峰值(673±26IU/L vs642±22IU/L,357±13IU/L vs302±14IU/L,P>0.05),10天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总蛋白水平在术后第3天下降至最低(5.9±0.09g/dL vs6.1±0.12g/dL,P>0.05),术后10天恢复至正常范围;两组总胆红素水平术后第3天达峰值(0.5±0.04mg/dL vs0.31±0.03mg/dL,P<0.05),术后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轴流泵组和假手术对照组AST及ALT均有升高,AST上升更为明显,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229.4±31.9IU/L vs203.4±31.9IU/L,P>0.05),10天后逐渐下降至术前水平;两组的的ALT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12.9±3.1 vs15.6±6.1,P>0.05)。两组的BUN和Cr水平在14天内均保持稳定水平,最高峰值出现在第5天(14.5±2.5 vs13.2±2.1mmol/L:1.6±0.03 vs1.5±0.03μ mol/L),后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结论:
   FW-Ⅱ型泵可安全短期辅助实验动物,左心辅助效果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肝肾功能无损害。
   第二部分FW-Ⅱ型轴流泵短期辅助血液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FW-Ⅱ型轴流泵短期辅助期间血液相容性表现,及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生成水平在辅助循环过程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抗凝依据和监测手段。
   方法:
   分别于轴流泵组和假手术组术前、术后第1、3、5、7、10、14天采集中心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常规血液学指标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检测血清中自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C3a和C5a含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时间点血小板激活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在术后第10天,不同转速下(7000、7500、8000、8500和9000转/分),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于术前、术后、血小板数恢复正常后、口服阿司匹林后和口服华法令后分别抽取静脉血,通过PFA-100分析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通过血栓弹力描记图(TEG)检测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值(Ma)、凝固角(α)、凝血指数(CI),监测凝血功能状态。实验结束后,拆分轴流泵观察各组成部分有无血栓形成,取材观察心、肺、脾、肾、脑大体和镜下病理表现。
   结果:
   轴流泵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红细胞计数均下降,术后第3天最低(2.4×1012/Lvs3.2×1012/L),两组分别于术后10天和1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轴流泵组术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水平第三天达到最高值(170±20mg/L),1周内维持在50mg/L以上,10天后逐渐降低;假手术组后第1天略有增高,2天后降至术前水平。两组动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5天达到高峰(13.28±0.24×109/L vs11.74±0.96×109/L),随后逐渐下降;与假手术组相比,轴流泵组术后14天内白细胞计数维持在较高水平。两组血小板计数均于术后3天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后逐渐增加,14天内血小板数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较,植入轴流泵后外周血中循环血小板激活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形成,术后第2天达到高峰(42±6%,40±5%,P<0.01),7天内维持较高状态,后逐渐降低,但术后14天仍高于术前水平(17±4%,20±6%,P>0.05);第三只实验羊的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活化数显著高于另外4只。在第10天,调节轴流泵转速从7000增加到9000转/分,血小板活化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数变化呈现V字形变化,在8000转/分时最低(15±3%,16±4%),而在7000转/分和9000转/分时达到高值(33±3%31±5%)。血小板激活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在术后早期持续高水平状态,口服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活化数减少(P<0.01),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数无减少。与术前相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在术后早期下降,血小板计数恢复后显著增加(P<0.051,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而在口服华法令治疗后无显著改变。与术前相比,R值和K值术后无显著变化;凝固角和MA在血小板计数恢复后显著增加(P<0.01),抗血小板治疗后无显著改变;凝血指数在血小板计数恢复后增加(P<0.05),在抗血小板治疗后下降。实验结束后拆分FW-Ⅱ轴流泵,轴流泵轴两端根部有少量血栓形成(重0.008±0.004g),除第三次实验泵流入管处有少量血栓形成(重0.14g),所有泵的前、后导叶、叶轮及泵管均无血栓形成,心脑脾肾等主要脏器大体和镜下观察均无血栓形成及缺血梗死表现。
   结论:
   FW-Ⅱ型泵抗血栓性能良好,可用于短期循环辅助。8000转/分血小板活化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值达到最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