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门控心肌SPECT显像冠心病低度可能性患者心功能参数影响因素研究
【6h】

门控心肌SPECT显像冠心病低度可能性患者心功能参数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门控心肌SPECT显像中生理因素对冠心病低度可能性患者心功能参数的影响
   目的:获取冠心病低度可能患者门控心肌显像心功能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分析生理因素如性别、年龄和体重对心功能参数值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冠心病低度可能性患者175例(男性89例,女性86例)均行99Tcm-MIBI负荷门控心肌SPECT显像,用QGS软件测量EDV、ESV、EF值,采用正态分布法和百分位数法确定参数值的参考值范围,并分析性别、年龄和体重对参数值的影响。
   结果:男性EF值下限为52%,EDV、ESV上限为106 ml,45 ml;女性EF值下限58%,EDV、ESV上限为73 ml,27 ml;男性EDV、ESV显著高于女性[EDV:(75.8±18.7)ml和(53.3±11.7)ml,t=9.35,P<0.0001:ESV:(27.1±10.9)ml和(14.3±7.9)ml,t=8.59,P<0.0001];EF值为男性低于女性[(65.1±7.6)%和(74.3±9.8)%,t=-6.92,P<0.0001],女性小心脏比率高(76%);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是EF、ESV值的预测因子,除性别、年龄,体重也是心室容积预测因子;两性的EDV、ESV和EF随性别、年龄、体重的变化趋势可能并不相同。
   结论:门控心肌SPECT显像测量不同性别、年龄心功能参数有差异,男性和女性的参数值不同,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趋势不同。
   第二部分门控心肌SPECT显像三种定量分析软件测量冠心病低度可能性患者心功能参数参考值范围
   目的:确定三种定量分析软件测定的冠心病低度可能患者心功能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比较其差异。
   材料与方法:冠心病低度可能性175例(男性89例,女性86例)均行99Tcm-MIBI负荷门控心肌SPECT显像,用QGS、ECToolbox、4D-MSPECT软件分别测量EDV、ESV、EF值,采用正态分布法或百分位数法确定参数值的参考值范围,并比较三种软件的测量结果。
   结果:三种软件测定值相关性好,所测LVEF的r值均在0.80-0.85,P值均<0.001;EDV、ESV的r值均在0.89-0.96,P值均<0.001;三种软件测定EDV和E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5),而ESV则没有明显差异;QGS所测值[LVEF:(71±10)%、EDV:(61±18)ml]低于4D—MSPECT所测值[LVEF:(75±8)%、EDV:(70±21)m1],4D-MSPECT所测值又低于ECToolbox所测值[LVEF:(79±10)%、EDV:(81±24)ml];而对于ESV,QGS[(19±11)ml]、ECToolbox[(18±12)ml]与4D—MSPECT[(18±11)ml]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 ECToolbox软件测量男性EF下限为63%,EDV、ESV上限为152 ml、53 ml,4D—MSPECT测量的男性EF下限58%,EDV、ESV上限为135 ml、55 ml;女性心功能参数值范围,QGS软件测量EF值下限58%,EDV、ESV上限为77 ml、30 ml;ECToolbox软件测量EF下限66%,EDV、ESV上限为105 ml、31 ml,4D—MSPECT测量值EF下限65%,EDV、ESV上限为88 ml、29ml。
   结论:三种软件所测 EDV、ESV、EF值的相关性好,但EDV和EF值具有差异,三种软件测定值的参考值范围初步建立。
   第三部分FBP和OSEM法重建图像测量心功能参数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息门控心肌显像FBP和OSEM重建图像后用QGS、4D-MSPECT、ECToolbox所测量的心功能参数。
   材料与方法: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144例均行99Tcm-MIBI静息门控心肌SPECT显像,所有患者均用FBP和OSEM重建图像,用QGS、4D-MSPECT、ECToolbox软件计算心功能参数:LVEF、EDV、ESV;采用Bland-Altman法检验两种重建方法的一致性,配对t检验方法检验心功能参数差异,相关性分析用直线回归分析。
   结果:FBP和OSEM法重建测量的心功能参数一致性和相关性好(相关系数r>0.93,P<0.001);QGS软件 FBP法重建测得的EDV低于用OSEM法重建测得的EDV,其他两种软件为FBP法高于OSEM法[QGS:(82.2±39.1)ml和(83.5±40.8)ml,t=-2.53,P<0.05;4D-MSPECT:(93.5±46.9)ml和(88.8±45.2)ml,t=5.95,P<0.001;ECToolbox:(106.4±51.1)ml和(100.8±49.0)ml,t=3.99,P<0.001];对于 ESV,4D-MSPECT软件所测为FBP测量值高于OSEM法[4D-MSPECT:(37.5±41.4)ml和(34.8±37.6)ml,t=3.92,P<0.001],其余两种软件无显著差异;QGS软件FBP测得的EF值显著低于用OSEM测得的EF值[(62.1±16.9)%和(63.1±16.1)%,t=-3.14,P<0.003]; ECToolbox软件FBP法测得的EF值显著高于用OSEM法测得的EF值[(74.1±18.8)%和(71.3±17.1)%,t=5.28,P<0.001]。
   结论:两种重建方法所测量的心功能参数虽然相关性和一致性很好,但某些参数值大小有差异。
   第四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F-FDG/99Tcm-MIBI心肌SPECT显像检测存活心肌
   目的:探讨18F-FDG/99Tcm-MIBI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对心功能改善及预后进行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98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行18F-FDG/99Tcm-MIBI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测存活心肌,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LVEF的变化,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心脏事件发生率。
   结果:心肌存活组患者37例,其中27例接受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10例接受药物治疗;心肌无存活组61例,接受再血管化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分别是35例和26例。无论是心肌存活组还是心肌无存活组,再血管化治疗和药物治疗相比较,两组之间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提高≥10%以上)的患者比例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心肌存活组X2=0.509,P>0.05;心肌无存活组X2=0.035,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23±11)个月,心肌存活组接受药物治疗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50.0%和14.8%,X2=4.91,P<0.05);但在心肌无存活组,药物治疗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也同样明显高于再血管化治疗(30.7%比5.7%,X2=6.83,P<0.05)。
   结论:利用18F-FDG/99Tcm-MIBI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从而判断心功能改善和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还不能肯定,还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