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比较雷公藤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h】

比较雷公藤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设计

随机和盲法

样本量估算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分析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

有效性

意向性分析(ITT analysis)

符合方案集分析(PP analysis)

分层分析

安全性

讨论和分析

研究设计

有效性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安全性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ACR 2010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附录2 HAQ评分表

附录3 SF-36评分表

附录4 雷公藤、甲氨蝶呤或两药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表

附录5 英汉名词对照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类风湿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随着疾病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和器官损伤,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伤。雷公藤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但至今仍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为其治疗提供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雷公藤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由电脑生成随机数,将入组病人随机分配到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雷公藤两药联合组。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第三方人员评估患者,并且第三方人员无法得知患者用药方案。
  研究机构:本研究由北京协和医院组织,有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河北省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天津总医院、北京市东方医院、内蒙古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淮坊医院共同参与募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
  研究对象:共有201名活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入组,每个患者至少有5个压痛关节和3个肿胀关节,首诊血沉不低于28mm/h或C反应蛋白不低于20mg/L。
  干预方法:甲氨蝶呤治疗组患者每周一次服用甲氨蝶呤片,药物剂量从初始7.5mg每次,四周内逐渐加至12.5mg每次(最大剂量0.3mg/kg),每周相继的一天服用叶酸10mg。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每天三次服用雷公藤多苷片,药物剂量为20mg每次。两药联合治疗组则按上述方法同时服用两种药物。允许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稳定的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评价DAS28,若单药治疗组患者DAS28降低小于首诊30%,则改为甲氨蝶呤和雷公藤两药联合治疗;否则则继续原方案治疗。
  评价指标:主要疗效终点为治疗24周后达到ACR50标准的缓解率。次级疗效终点为ACR20/70标准缓解率、EULAR标准缓解率、cDAI标准缓解率和关节压痛数目、关节肿胀数目、疼痛评分、整体评分、血沉或C反应蛋白、HAQ评分、SF-36评分、DAS28改善比例。
  研究结果:
  201个入组RA患者共有174人完成24周随诊。根据意向性分析(ITT)方法显示治疗24周后甲氨蝶呤组有50.6%,雷公藤组有59.7%,两药联合组有76.9%达到ACR50标准缓解。非劣效性检验雷公藤单药治疗不差于甲氨蝶呤单药治疗(P=0.008)。类似结果也出现在ACR70标准和cDAI缓解率上。符合方案集分析(PP)方法结果与之基本一致。此外,两药联合治疗组的ACR50缓解率较甲氨蝶呤单药治疗组明显升高,优效性检验P=0.021,可见明显趋势。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比较不同试验组间指标改善情况,雷公藤治疗在早期降低血沉上优于甲氨蝶呤治疗。共有54.2%的患者在试验中出现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者仅3.5%,且不同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单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4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不差于甲氨蝶呤单药治疗;且甲氨蝶呤联用雷公藤治疗疗效明显优于甲氨蝶呤单药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