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照护模式的初步探索
【6h】

北京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照护模式的初步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概述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及流行病学资料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三)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四)慢性心衰的疾病管理

二、延续性照护概述

(一)延续性照护的产生背景

(二)延续性照护的概念与内涵

(三)延续性照护的服务对象与内容

(四)延续性照护的模式

三、国内外延续性照护的实践现状

(一)国外开展延续性照护的特点

(二)国内延续性照护的实施现状

(三)国内开展延续性照护的机遇与挑战

四、慢性心衰患者延续性照护的研究进展

(一)慢性心衰患者的延续性照护需求

(二)延续性照护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效益

(三)国内慢性心衰患者延续性照护现状

(四)北京地区开展慢性心衰患者延续性照护的分析

五、德尔菲函询法

(一)德尔菲法的概述

(二)德尔菲法的工作程序

(三)函询结果的统计整理

(四)德尔菲法在本研究的适用性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程序

(一)成立预测领导小组

(二)形成第一轮函询问卷

(三)确定函询专家

(四)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三、质量控制

四、资料录入与分析

五、技术路线与Delphi流程

第四章 结果

一、第一轮函询问卷的形成

(一)半结构访谈

(二)第一轮函询问卷

二、德尔菲专家函询

(一)专家函询的基本情况

(二)第一轮函询结果

(三)第二轮函询结果

第五章 讨论

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一)专家样本的代表性

(二)专家的积极性

(三)专家权威程度

(四)专家一致性意见的处理分析

(五)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二、明确构建心衰延续性照护模式的意义

(一)延续性照护满足心衰患者健康需求

(二)延续性照护是顺应医疗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拟定的北京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延续性照护模式的特点

(一)明确了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角色与服务内容

(二)明晰延续性照护中涉及的重要环节

(三)充分体现延续性照护的核心内涵

四、开展心力衰竭延续性照护模式的建议

(一)提高延续性照护的理念与积极性

(二)加强社区心衰服务的专业水平

(三)加大政策支持与投入

(四)发挥护士在延续性照护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四、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附件

附件1 访谈提纲

附件2 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附件3 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

附件4 模式修订版

附件5 访谈结果的内容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各种原因造成的心力衰竭人群不断增加,患者不仅面临着由于疾病进行性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且即便是疾病得到相对控制或缓解的出院患者,由于疾病的复杂性,自我管理存在相当难度,患者仍需要继续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对于心衰患者而言,实现从医院过渡到社区和家庭的延续性照护是改善其健康状况和预后的有效手段,还可以减轻医院的资源压力,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势。因此,在我国发展心衰患者延续性照护模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的:本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基地,拟建“北京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延续性照护模式”,探讨一套适合北京地区的规范化、程序化的慢性心力衰竭延续性照护模式。
   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10名)拟定了北京地区心力衰竭患者延续照护的初步框架,并形成第一轮问卷。北京地区26名从事医院心力衰竭服务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或管理的专家参加两轮函询,按照Likert5级评价法,对延续性照护模式的条目进行选择。采用条目选择率进行筛选,即4分及以上的选择率在80%以上的条目即确定为延续照护模式的内容。
   结果:最初拟定46个条目,经过两轮函询后达成专家的一致性意见,形成42个条目(删除15个、修改11个、增加11个),最终确定北京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照护模式的修订稿和模式框架图,拟定模式分为医疗机构的角色功能、延续性照护的实施路径、延续性照护的核心环节、延续性照护的服务内容四部分。其中,角色功能包括综合医院/心血管专科医院的角色功能(4项)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角色功能(3项);实施路径有8项具体条目;核心环节包括3方面,分别为出院计划(7项)、转诊协调(4项)和信息传递平台(1项);服务内容包括医院的服务内容(5项)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7项)。
   结论:本研究从医院给病人提供服务、社区给病人提供服务、医院与社区之间共同合作、机构之间信息共享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构建了一个医院、社区和患者共同努力优化心衰照护服务的模式。初步拟建的模式体现了延续性照护的三个核心内涵即信息、关系和管理的延续,具有下列特点:①该模式可通过“出院计划”、“转诊协调”和“信息传递共享平台”等途径使医院和社区之间的连续协作服务变得更具操作性;②该模式提出了医院与社区间服务衔接和互动指导的构想,强调发挥社区在出院心衰患者后续服务的作用:③该模式确立了心衰延续性照护的实施流程,明确了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在心衰延续性照护中的角色功能、服务形式与内容。

著录项

  • 作者

    陈燕;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护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梁涛,吕蓉;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血液循环衰竭;社区护理学;
  •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社区卫生服务; 照护模式; 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