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面下部对称性的初步临床研究
【6h】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面下部对称性的初步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研究进展

1.下颌骨牵张成骨术

2.牵张成骨术对下颌骨的影响

3.牵张成骨术后对软组织的影响

4.牵张成骨术后下颌骨畸形复发

5.牵张成骨术后对神经的影响

3.小结

第二部分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面下部对称性的临床研究

1.研究背景和目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是一种以单侧上下颌骨以及软组织发育不良导致面部不对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先天性畸形。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期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短期效果良好,但远期随访发现下颌骨都出现明显的复发,面下部不对称畸形未见明显改善。因此对在儿童期就进行DO技术的治疗提出质疑。也有一些学者报道通过观察长期随访患者得出相反的结论,发现下颌形态和面下部不对称畸形较术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对我科治疗的儿童期患者的术前,DO术后和术后随访三个时间点的三维CT数据资料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研究牵张技术对下颌骨形态改变,评估面下部不对称畸形改善情况。
  方法:
  研究对象: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外科中心就诊资料齐全的6例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
  研究方法:设置三个时间测量点,分别为术前,DO术后和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将三个时间点的三维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重建,通过各骨性标志点分析线距、角度和各解剖平面的改变;包括测量双侧下颌升支高度、双侧下颌体部长度、颏前点至面中线距离及(骀)平面与水平面夹角,数据导入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术后下颌骨形态,面下部对称性和(骀)平面改善明显。测量6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术前、DO术后及术后随访的三维CT数据。术前和DO术后的下颌骨升支患侧与健侧比例分别为65.84±10.71%和101.80±8.28%,随访时为81.83±11.90%,三组结果之间都存在统计学差异。双侧体部比率在三个时间段分别是76.56±8.24%、76.47±6.98%、76.57±6.46%,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骀)平面与水平面夹角术前为18.60±3.27°,DO术后的15.16±3.19°,随访时为15.03±3.13°,仅术后随访和DO术后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颏前点至面中线的距离术前为-9.01±4.02mm,DO术后为-0.77±3.97mm,随访时为-2.71±3.15mm,三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本研究通过术前,DO术后和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测量数据的对比研究分析发现在儿童期对半侧颜面短小畸形进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治疗效果显著,面下部不对称性得到矫正。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随访发现下颌骨升支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但术后面下部不对称性明显改善。因此我们认为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是目前矫治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面部不对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著录项

  • 作者

    徐硕;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外科学(整形)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智勇;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82.23;
  • 关键词

    儿童患者;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下颌骨牵张成骨术; 面下部对称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