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化结肠电刺激对犬胃肠传输、排便、摄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6h】

个体化结肠电刺激对犬胃肠传输、排便、摄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不同刺激模式的个体化结肠电刺激对正常犬胃肠传输、排便及摄食的影响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双部位个体化结肠电刺激对便秘模型犬的胃肠传输和排便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结肠电刺激与普芦卡必利影响便秘模型犬胃肠传输和排便的比较研究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综述 结肠电刺激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不同刺激模式的个体化结肠电刺激对正常犬胃肠传输、排便及摄食的影响
  目的:通过应用不同的参数筛选模式和刺激部位,比较不同刺激模式时的个体化结肠电刺激对正常犬胃肠传输、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和摄食的影响。
  方法:采用8只比格犬为研究对象。根据动物的症状反应筛选刺激参数。比较不同参数筛选模式的结肠电刺激在能量消耗和胃肠传输时间(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ime,GITT)方面的差异。对犬结肠不同的部位进行电刺激,观察并比较对GITT、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及摄食的影响。
  结果:8只动物的结肠电刺激参数存在个体间差异。在近端结肠刺激和直乙交界刺激中,波宽恒定模式的能量消耗均显著小于波幅恒定模式(P值分别为P=0.012,P=0.018),而两种模式对GITT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与假刺激的GITT(28.6±4.6h)相比,近端结肠刺激(20.2±4.5h)、直乙交界刺激(21.8±4.0h)及双部位刺激(21.5±3.4h)时的GITT显著缩短(P值均小于0.001),而三种结肠刺激的GITT无显著性差异。与假刺激时的排便频率(2.7±0.7次/天)相比,直乙交界刺激(3.6±0.6次/天)及双部位刺激(3.5±0.6次/天)时的排便频率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P<0.001,P=0.001)。假刺激及三种结肠电刺激的大便性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与假刺激时的摄食量(211.1±41.8g/d)相比,近端结肠刺激(179.4±46.4g/d)和直乙交界刺激(178.1±40.5g/d)时的摄食量显著减少(P值分别为P=0.003,P=0.002)。
  结论:波宽恒定模式是一种较合理的个体化参数筛选模式。不同部位的结肠电刺激对排便频率及摄食量的影响不同。依次激动近端结肠及直乙交界的双部位刺激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肠电刺激模式。
  第二部分 双部位个体化结肠电刺激对便秘模型犬的胃肠传输和排便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评价双部位结肠电刺激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模型犬胃肠传输和排便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神经通路机制。
  方法:根据动物的症状反应以波宽恒定模式为8只比格犬筛选刺激参数。在STC模型上,评价双部位的结肠电刺激以及结肠电刺激联合阿托品或左旋硝基精氨酸(N-nitro-L-arginine,L-NNA)对GITT、结肠传输时间(colonic transit time,CTT)、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的影响。
  结果:波宽恒定模式筛选出的参数存在个体间差异。与假刺激相比,双部位结肠电刺激显著缩短了GITT(30.8±2.3h vs41.5±4.6h,P=0.001)和CTT(11.6±2.5hvs19.5±3.0h,P<0.001)。与假刺激相比,双部位结肠电刺激显著提高了排便频率(3.0±0.8次/天vs2.2±0.4次/天,P=0.018),同时显著增加了大便性状得分(3.8±0.2vs3.2±0.3,P=0.001)。阿托品和L-NNA均可显著延长结肠电刺激时的GITT、CTT并降低大便性状评分,L-NNA还显著降低了排便频率。
  结论:双部位结肠电刺激可显著加快STC模型犬的GITT和CTT并改善其排便情况,其机制可能与胆碱能和氮能神经通路的激活有关。此种结肠电刺激模式可能成为治疗STC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三部分 结肠电刺激与普芦卡必利影响便秘模型犬胃肠传输和排便的比较研究
  目的:在STC模型犬上比较结肠电刺激和普芦卡必利对胃肠传输和排便的影响,并评价结肠电刺激装置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根据动物的症状反应以波宽恒定模式为8只比格犬筛选刺激参数。在STC动物模型上,从GITT、CTT、排便频率及大便性状等方面对结肠电刺激与普芦卡必利的短期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肠电刺激装置植入机体10个月后的组织相容性。
  结果:8只动物的结肠电刺激参数存在个体间差异。与假刺激时的GITT(44.9±4.9h)相比,结肠电刺激(37.4±3.4h)和普芦卡必利(38.4±8.1h)可缩短GITT,但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P=0.081,P=0.151)。与假刺激时的CTT(21.3±2.2h)相比,结肠电刺激(15.6±3.1h)和普芦卡必利(16.3±3.9h)治疗时的CTT显著缩短(P值分别为P=0.012,P=0.026)。与假刺激的大便性状得分(2.9±0.2)相比,结肠电刺激(3.7±0.3)和普芦卡必利(3.7±0.2)治疗时的大便性状得分显著增加(P值均为P<0.001)。结肠电刺激与普芦卡比利对GITT、CTT及大便性状得分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肠电刺激较假刺激时的排便频率显著增加(3.0±0.4次/天vs2.1±0.2次/天)显著增加(P=0.003),而普芦卡必利治疗时的排便频率(2.6±0.5次/天)无显著性增加(P=0.110)。肉眼和光镜下观察植入的电刺激装置未引起严重炎症反应,组织相容性较好。
  结论:在STC动物模型上,结肠电刺激在改善结肠传输和大便性状方面的短期效果与普芦卡必利相似,在诱导排便方面的短期效果优于普芦卡必利。动物对植入式结肠电刺激的承受性和组织相容性较好。

著录项

  • 作者

    陈朔;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姚树坤;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74.620.541;
  •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电刺激; 胃肠传输; 排便频率; 摄食量; 疗效评价; 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