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盆腔器官脱垂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6h】

盆腔器官脱垂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分析软件

第三章 实验方法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检测

3.2 全基因组测序

3.3 验证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POP家系的基本信息

4.2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检测

4.3 全基因组测序

4.4 验证

第五章 讨论

5.1 多基因病和单基因病

5.2 致病性分析

5.3 假阳性结果分析

5.4 本研究优缺点与展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盆腔器官脱垂的遗传学研究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性脱垂的患病率为9.56%。已有证据提示POP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遗传易感因素尚无明确结论,有待进一步探究。
  方法: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POP患者中发现11个POP家系。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对11名先证者(POP-QⅢ度)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筛选致病基因。对先证者和相关亲属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对先证者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大片段缺失内候选基因的拷贝量是否减半。
  结果:通过WGS筛得10个候选基因(COL6A1、COL6A6、COL7A1、LAMA5、LAMB1、LAMC3、FN1、ITGB4、THBS1、ADAMTS2)共26个SNP位点。结合Sanger测序,考虑COL6A1、COL6A6、LAMA5、FN1、THBS1、ADAMTS2为候选致病基因。通过WGS筛得大片段缺失内6个候选基因(LAMC1、COL1A1、COL3A1、COL5A2、ELN、TNXB),行qPCR验证结果均为假阳性。
  结论:在部分家系中POP可能以单基因病模式遗传,疾病的遗传异质性非常大。

著录项

  • 作者

    王琦璞;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临床医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朱兰,张学;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11.202;
  •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遗传易感因素; 单基因病模式遗传; 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