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外鼻变形的测量学研究
【6h】

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外鼻变形的测量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3.1面部图像采集

3.2测量方法

3.3测量项目

3.4分组

3.5数据统计

4研究结果

4.1年龄分组

4.2手术分组

4.3其他

5讨论

5.1自体肋软骨术后外形改善情况

5.2年龄和手术史对测量项目的影响

5.3外鼻变形的特点

5.4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外鼻测量的意义

5.4不足和局限性

6结论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软骨移植物变形导致鼻部形态发生改变的求美者进行外鼻形态学测量,分析并总结术后外鼻变形的特点及规律。 方法: 1.对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进行自体肋软骨隆鼻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31例,其中女性28例,男性3例;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28.4岁。手术原因:先天性扁鼻14例,采用其他材料隆鼻术后因外形不满意或担心材料安全性要求再行自体肋软骨隆鼻术17例。 2.采用优化的平面照相测量法,利用Image-pro plus6.0软件,根据Farkas等所定义的头面部软组织测量项目,选择软组织标记点11个,成对项目4个;线性距离10个,成对项目1个;比例指数8个,成对项目1个;角度测量项目13个,成对项目5个。由于左右侧面测量项目效果等同,均采用右侧测量值。 3.根据年龄分组,分成A1组(19-30岁)和A2组(31-43岁),A1组21例,A2组10例;根据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前是否行其他材料隆鼻术,分成S1组(初次手术)和S2组(二次手术),S1组14人,S2组17人;根据左右两侧进行分组。采用SPSS24.0软件,运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测量值的差异,分析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外鼻变形的特点及规律。 结果: 1.比较A1组和A2组之间的测量数据可知,比例指数、角度测量以及对称指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比较S1组和S2组之间的测量数据可知,鼻尖突出率和鼻面角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二次手术组的鼻尖突出率及鼻面角均大于初次手术组,其他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 3.左右两侧的角度对比时,角度5和角度7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鼻尖存在偏斜,以右偏为主;鼻背偏曲主要以“C”型偏曲为主,有18例,平均值170.01±3.25°,“I”型偏曲12例,平均值2.89±2.30°,以右偏为主,“S”型偏曲1例;鼻小柱偏斜角度的平均值3.00±2.03°,以右偏为主。 结论: 自体肋软骨隆鼻术能有效改善外鼻形态,使鼻部各亚单位间的比例以及鼻部与面部形态、其他邻近器官之间的比例更加和谐。年轻组与年长组之间的角度测量项目、比例指数以及对称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故同样发生术后外鼻形态改变时,并不会因为年龄因素而出现变形程度的改变。较初次手术的测量项目而言,既往有鼻整形手术史的求美者有更明显的鼻尖突出度和更大的鼻面角,即更明显的鼻部立体感。所以在自体肋软骨隆鼻时,在满足求美者个人美学诉求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鼻尖高度,注意预防鼻背“C”型弯曲、鼻尖右偏以及鼻小柱右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