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油蒿沙地植被和土壤的基本特征与荒漠化评价研究
【6h】

油蒿沙地植被和土壤的基本特征与荒漠化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第三章植物群落的组成与数量分类

第四章油蒿个体生物量模型与群落生物量的估算

第五章油蒿沙地的植物群落特征

第六章油蒿沙地的土壤特征

第七章油蒿沙地退化梯度分析与荒漠化评价指标的筛选

第八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表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荒漠化是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是当今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荒漠化不仅表现为植被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也伴随着土壤的退化。本研究采用植被数量分类方法和多元统计方法,通过对不同退化梯度油蒿沙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特征的分析,筛选油蒿沙地荒漠化评价指标,并对油蒿沙地进行荒漠化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油蒿群落占优势的科依次为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和藜科(Chenopodiaceae)。油蒿群落植物的生态-生活型特征明显,如地面芽植物最多;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的比重最大;旱生植物占重要地位;沙生植物占优势等。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将油蒿群落划分为五种类型:油蒿+沙米(Agriophyllumpungens(Vahl)Link)群落;油蒿+虫实(CorispermumheptapotamicumZlin)、沙米群落;油蒿+以沙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油蒿+杂类草、禾草群落;油蒿+以中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 (2)油蒿个体生物量的分配特征为:地上生物量高于地下生物量,两者比值为2.19。油蒿个体生物量与植株冠面积、高度、体积和分枝数呈极显著相关性,在所建立的10个生物量估测模型中,综合变量二次回归模型效果较为理想:W=202.9+11.29C-0.0135C2其中C为油蒿个体形态特征的综合变量,是油蒿个体体积和分枝数之积。 (3)从流动沙地到半固定沙地再到固定沙地是油蒿沙地植被的正向演替过程,也是油蒿沙地植被的恢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群落结构渐趋复杂,群落盖度和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呈增加趋势,土壤质地由中砂砾质向细砂砾质发展。 (4)根据调整后的TWINSPAN分类结果将油蒿沙地划分为4个退化梯度:无植被生长的流动沙地为极重度荒漠化阶段,油蒿+沙米群落和油蒿+沙米、虫实群落为重度荒漠化阶段,油蒿+以沙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为中度荒漠化阶段,油蒿+杂类草、禾草群落和油蒿+以中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为轻度荒漠化阶段。 (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土壤结皮盖度、Shannon-Weiner指数和群落盖度3个典型指标,以这3个指标对油蒿沙地的退化梯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判正率为85.57%。

著录项

  • 作者

    王妍;

  •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授予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学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波;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 关键词

    油蒿沙地; 荒漠化; 退化梯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