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崖柏群落生态学
【6h】

崖柏群落生态学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引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3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4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崖柏群落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3.2 崖柏群落的植物生活型谱

3.3崖柏群落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

3.4 崖柏群落优势乔木树种种间关系

3.5 崖柏种群林木径级结构与天然更新

3.6 崖柏球果特征、出种量及种子千粒质量

3.7 种群繁殖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2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崖柏的地理分布、崖柏群落的植物组成、群落结构、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种间关系、天然更新以及崖柏的球果特征和种子产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同时对崖柏的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进行了初步试验。
  结果表明:在调查的崖柏群落中,共出现种子植物73科150属242种,其中,单种科和单种属占有很大比例,表明崖柏群落的古老性;表征科为桦木科、漆树科和荚蒾科;崖柏群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明显;世界广布、北温带广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对崖柏群落种子植物区系性质影响极大。崖柏群落的植物生活型组成是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再次为地下芽植物,地上芽和一年生植物所占比重较小。在高位芽中以矮高位芽为主。叶质以纸质和革质为主,叶级以小叶为主,叶缘以非全缘为主,叶型以单叶为主,叶尖以渐尖为主。崖柏群落的层次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少。乔木层又可细分为3个亚层,第1亚层高在15m以上,第2亚层7~14m,第3亚层高4~7m,灌木层主要集中在4m以下,草本层植物稀疏。
  崖柏种群的重要值和水平生态位宽度都显著高于其它种群,川陕鹅耳枥、高山栎和华千金榆等种群的水平生态位宽度值较大,虎皮楠、铁杉、中华槭和川鄂山茱萸种群的水平生态位宽度值较小;各种群的水平生态位宽度值与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崖柏种群对其它种群的水平生态位重叠值高于其它种群对崖柏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反映出崖柏种群较强的竞争能力;崖柏群落优势乔木种群间水平生态位重叠值较小,说明现存崖柏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高山栎、乌岗栎和青榨槭的垂直生态位宽度值大于崖柏,原因在于崖柏结实母树少,林下更新幼苗、幼树少;崖柏对小叶青冈、城口青冈、乌岗栎和铁杉等种群的垂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说明它们之间在利用随着高度变化的以光因子为主导的生态资源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
  崖柏群落内的优势树种总体间存在负关联;两物种间具有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有:高山栎-川陕鹅耳枥、高山栎-野八角、大叶青冈-乌岗栎、铁杉-华西花楸、华千金榆-青榨槭、华千金榆-大叶青冈、大叶青冈-川鄂山茱萸、川陕鹅耳枥-野八角;呈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是高山栎-青榨槭;崖柏与其它优势树种的联结性均未达到显著程度;有26个种对表现出明显的正协变,12个种对表现出明显的负协变;种对正协变的存在是由于这些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具有相似性所致。
  雪宝山和大巴山两个不同地域崖柏的球果长、宽以及风干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一地域不同崖柏植株之间的球果特征差异明显。在崖柏球果中,无种子的球果占7.1%;每个球果的出种量较少,仅为3粒;崖柏种子的千粒质量为1.1126 g;同一崖柏植株不同球果之间的出种量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崖柏同一植株的有性生殖过程是同步的,球果的发育程度比较接近。
  在自然状态下,崖柏只能通过种子繁殖。天然更新不良;在现存崖柏群落中的幼苗幼树,地径>3 cm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最大;小于15年的崖柏的地径和高度随年龄的增长呈规律性变化。崖柏种子在25℃条件下发芽最快且出苗整齐;扦插于温室的崖柏最大生根率为5%,最大死亡率为48.3%;扦插于原产地的崖柏的最大生根率为14.4%,最大死亡率为93.3%。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崖柏扦插困难,其中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