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雁鸭类野化放归与招引技术研究
【6h】

雁鸭类野化放归与招引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言

1.2 水鸟人工驯养繁殖和野化技术研究现状

1.3 水鸟人工招引技术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雁类的人工孵化、饲养技术研究

2.1 饲养地的选择及其环境概况

2.2 水鸟的物种选择及其生物学特点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人工饲养个体野化技术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水鸟野外招引技术研究

4.1 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对水鸟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和探索了鸿雁和灰雁的人工孵化和人工饲养技术、第一代的野化技术和水鸟野外招引技术,以便探讨水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技术和方法,并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水鸟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
  2008年4月,我们在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鸿雁、灰雁的人工孵化和人工饲养技术的研究,共入孵鸿雁与灰雁的受精种蛋66枚,出雏53只,孵化率80.3%。其中幼雏成活46只,育雏率达86.79%,幼雁死亡2只,幼雁成活率达95.65%。至亚成体时,亚成体雁共成活35只,亚成体成活率为70.55%。总体而言,灰雁在孵化率、育雏率、幼雁成活率以及亚成体成活率上均大于鸿雁,而鸿雁的各项值都小于二者的平均值。
  2009年7月,我们对余下的35只大雁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野化训练,并于2009年9月15日和9月16日,对雁群中21只体力较好、飞翔能力较强的个体进行了两次放飞实验。在两次放飞的监测中,收回了3只对环境极其不适应的灰雁,发现9只成群活动的灰雁,余下的9只未寻获。2009年11月,在山东省威海市泊于镇发现了6只灰雁个体,其中一只受伤后为当地的大天鹅保护协会救治喂养;在2010年的4-5月,我们分别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4只环志灰雁与1只环志鸿雁,且发现的个体均与野生种群混群。通过灰雁的颈环编号发现为2009年秋天野化放飞的个体。
  2008年底和2009年的1月,我们在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越冬水鸟的本底调查,并于2010年1月到3月,在农田(稻田和冬麦田)和水域设立样地开展了水鸟人工招引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湿地周边农田中设样方投饲招引到的林鸟较多,而在水域中设浮台招引到的水鸟较多。同时发现,鸟类招引具有一定的连锁效应。投放的饲料吸引了林鸟,而林鸟的聚集又吸引了猛禽前来捕食。

著录项

  • 作者

    卜楠龙;

  •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授予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学科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钱法文;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鸟纲;
  • 关键词

    水鸟资源; 可持续利用; 野化放归; 人工招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