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典型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沧源翁丁佤寨为例
【6h】

云南典型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沧源翁丁佤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民族文化研究

1.3.2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

1.3.3 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1.3.4 研究成果总结

1.3.5 问题和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重点解决的问题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旅游产业开发的背景条件分析

2.1 自然条件分析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山脉水系

2.1.4 气候特点

2.1.5 生物和生态资源

2.2 历史沿革分析

2.3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2.3.1 人口民族

2.3.2 经济发展

2.3.3 基础设施

2.3.4 独特的民族文化

2.4 开发背景条件分析

2.4.1 沧源县旅游开发现状

2.4.2 旅游开发潜力

2.4.4 基础条件评述

2.5 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2.5.1 优势(Strengths)

2.5.2 劣势(Weaknesses)

2.5.3 机遇(Opportunities)

2.5.4 威胁(Threats)

2.5.5 动力和趋势

2.6 小结

第三章 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价值评价

3.1 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3.1.1 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

3.1.2 生物景观和天象气候

3.1.3 建筑遗址

3.1.4 旅游商品

3.1.5 人文活动

3.2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3.2.1 三个景观组成

3.2.2 三大传统村落

3.3 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3.3.1 旅游资源特征评价

3.3.2 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3.3.3 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3.5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态系统观的新西兰毛利生态文化村模式

4.1 问题的提出

4.2 毛利中心旅游——银蕨螺旋价值观及其意义

4.3 新西兰的毛利生态文化村模式

4.4 新西兰民族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的徽标--银蕨

4.5 毛利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保护措施及历程

4.5.1 毛利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措施

4.5.2 毛利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

4.5.3 新西兰政府对毛利文化的有效开发保护

4.6 毛利生态文化旅游的成功营销策略

4.7 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启示作用

4.8 小结

第五章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研究

5.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1.1 指导思想

5.1.2 基本原则

5.2 发展思路和开发策略

5.2.1 发展思路

5.2.2 开发策略

5.3 旅游定位和形象标识

5.3.1 旅游定位

5.3.2 形象标识

5.4 景观系统及空间布局

5.4.1 旅游区景观系统

5.4.2 旅游区空间布局

5.5 旅游服务和产品开发

5.5.1 旅游服务设施计划

5.5.2 游览行为组织

5.5.3 旅游产品开发

5.6 小结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旅游生态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6.1 文化景观和生态系统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6.1.1 打造沧源“中国特色竹乡”

6.1.2 沧源竹文化景观配置的意义

6.1.3 沧源竹生态景观配置的意义

6.2 人文生态景观建设——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6.2.1 问题提出的背景

6.2.2 竹楼民居开发的重要意义

6.2.3 国内外竹建筑开发的实践

6.2.4 新型竹楼民居的可行性分析

6.2.5 新型竹楼民居的开发方案

6.3 自然生态景观建设——独特生态植被的配置和培育

6.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3.2 总体目标和建设规模

6.3.3 强调发展布局,建成绿色生态景观

6.3.4 特色竹种选择和规划

6.4 特色生态景观配置——万竹博览园重点建设项目

6.4.1 为翁丁佤寨锦上添花

6.4.2 园林建设景观设计构思

6.4.3 景观效果规划:五区八园十景

6.4.4 观赏竹种选择和配置

6.5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保留南国边陲的绿色家园

6.5.1 景区环境保护原则

6.5.2 环境保护目标

6.5.3 景区环境容量

6.5.4 环境保护规划

6.5.5 环境卫生系统

6.6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问题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应用前景及其价值

7.4 研究工作的展望

7.5 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根据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过去的几年里云南旅游业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在保护、传承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民族文化典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正处于旅游发展阶段的沧源翁丁佤寨进行旅游与文化、生态环境紧密联系的生态文化旅游研究,是2012年社科民族问题研究“依托村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翁丁佤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历史和文化发展、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旅游产业开发的背景条件进行系统实地调查、对比研究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应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根据旅游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理论、借鉴基于毛利中心旅游——银蕨螺旋价值观(Maori-centred Tourism-Koru Spiral of Values)的新西兰毛利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关系,形成一种体现佤族生态伦理思想,以巨龙竹文化符号为代表的具环境保护价值观的特色森林文化体系,通过利用这种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建立起的道德自律意识的可持续发展调节机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护优先的原则贯穿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营管理、旅游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依托沧源县民族文化和竹类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了翁丁佤寨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方案,全面论述了将民族竹文化和独特竹林景观作为重点的特色文化景观和原始生态系统构建方案,打造“中国最后的佤族原生态村落——生态与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佤乡品牌。努力实现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全面促进云南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根据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标准,从旅游资源类型结构、空间分布、质量评价、对比评价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项目区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翁丁佤寨的旅游资源呈现出三大景观板块、三个景观村落的分布特征。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包括人文景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等。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核心吸引力尚未形成。
   2.沧源县竹亚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分布竹种达17属35种以上,是云南乃至国内外区域性竹种较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区系上表现了极其丰富的种质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当地特有珍稀竹种巨龙竹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是推广和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竹种之一,堪称“竹中之王、世界之最”。本文提出和论述了采用参与式发展策略、原生态开发策略、极品化建设策略、互补性联动策略、独特性开发策略和生态安全策略,依托“中国特色竹乡”和“中国巨龙竹之乡”两大品牌,把翁丁打造成“世界原生态佤文化旅游”极品旅游景区。
   3.以翁丁佤寨(翁丁佤族村、勐卡傣族村、芒公佤族村)为载体,以“中国最后的佤族原生态村落——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为形象定位,规划将翁丁建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景观系统的规划包括三大景观板块、三条文化走廊、八大特色景点,通过三个功能区的划分和整合,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旅游主题和旅游内容,并通过有效的旅游线路组织,组合为有机相连的景观空间。重点开发民族文化、原生态文化体验、民族建筑、特大型整竹工艺品等系列旅游产品。
   4.人文生态景观建设——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创新:竹楼是阿瓦山区的传统特色民居,开发推广新型竹楼民居是人文生态景观建设和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创新的重要领域。更是增加佤乡旅游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开发推广紧密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竹楼民居,可以较好地解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增收致富、保护民族文化三大问题,带动特色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保障山区社会、生态、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
   5.自然生态景观建设——独特生态植被的配置和培育:紧密结合旅游生态系统的构建,以优质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为重点,选择当地原生的独特物种和植被类型,把竹产业建成沧源县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生态竹林景观体系的建立,全面提升佤山竹乡形象,把沧源县建成“中国巨龙竹之乡”和中国巨龙竹生态文化旅游之乡。
   6.特色生态景观配置——万竹博览园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依据及建设方案研究:根据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要求,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山区农户增收致富的目标,提出规划实施“嵌入式特色景观配置——万竹博览园”重点建设项目研究方案。对于特色旅游产业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构建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高的科学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