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为价值尺度的森林文化币研究
【6h】

作为价值尺度的森林文化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森林文化的研究进展

1.3.2 森林文化价值的研究进展

1.3.3 虚拟货币的研究进展

1.4 森林文化价值现有评估方法及价值尺度

1.4.1 货币尺度的评价方法

1.4.2 指数尺度的评估方法

1.4.3 两种价值尺度的评述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森林的文化价值论

2.1 森林生态系统价值及构成

2.2 森林文化价值概念

2.3 森林文化价值产生和发展

2.3.1 森林文化价值的产生

2.3.2 森林文化价值的发展历程

2.4 森林文化价值特征

2.5 森林文化价值的层次

2.5.1 满足感官层次需求的价值

2.5.2 满足认知层次需求的价值

2.5.3 满足情感层次需求的价值

2.6 森林文化价值构成

2.6.1 森林的美学价值

2.6.2 森林的游憩休闲价值

2.6.3 森林的康养价值

2.6.4 森林的科教价值

2.6.5 森林的历史价值

2.6.6 森林的宗教艺术价值

2.7 小结

第三章 森林文化币理论框架

3.1 经济学价值尺度在文化价值衡量中存在缺陷

3.2 森林文化币作为新尺度的概念及内涵

3.2.1 森林文化币概念

3.2.2 时间作为价值尺度的有效性

3.2.3 森林文化币的单位量

3.2.4 森林文化币的优势

3.3 森林文化币和货币的异同

3.3.1 货币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功能

3.3.2 森林文化币和货币的区别

3.3.3 森林文化币和货币的共同之处

3.4 森林文化币产生的动力机制

3.4.1 森林文化币的需求动力系统

3.4.2 森林文化币的引力系统

3.4.3 森林文化币中介系统

3.4.4 森林文化币的支持系统

3.5 小结

第四章 森林文化币核算模型

4.1 森林文化币核算内容

4.1.1 文化资本

4.1.2 森林文化资本

4.1.3 森林文化资本的存量和流量

4.2 森林文化币概念模型

4.2.1 模型假设

4.2.2 森林文化币概念模型构建

4.3 森林文化币流量基础模型

4.3.1 流量价值和时间深度

4.3.2 流量价值与时间频次

4.3.3 森林文化币流量基础模型的建立

4.4 森林文化力条件下的拓展模型

4.4.1 森林文化力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4.2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指标权重确定

4.4.3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4.4 构造判断矩阵

4.4.5 计算指标权重及一致性确认

4.4.6 指标量化标准

4.5 森林文化价值承载容量约束下的流量模型

4.5.1 森林文化价值承载容量模型构建

4.5.2 森林文化资源空间容量

4.5.3 森林文化资源生态容量

4.5.4 森林文化资源经济发展容量

4.6 森林文化币核算模型的建立

4.7 小结

第五章 森林文化币在森林文化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5.1 研究地情况

5.1.1 美学价值资源

5.1.2 游憩休闲价值资源

5.1.3 科教价值资源

5.1.4 康养价值资源

5.1.5 历史价值资源

5.1.6 宗教艺术价值资源

5.1.7 交通情况

5.1.8 客源地基本情况

5.2 香山公园相关数据收集及处理

5.2.1 基础数据收集整理

5.2.2 问卷调查

5.2.3 问卷处理

5.2.4 问卷结果分析

5.3 香山公园的森林文化币核算

5.3.1 香山公园森林文化资源时间承载容量核算

5.3.2 香山公园森林文化力核算

5.3.3 香山公园森林文化价值的森林文化币核算结果及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创新点

6.2.2 研究的不足

6.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森林文化价值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被人们愈加重视,但由于非物质化的特点,其衡量方法一直是学界难点。本文在明晰森林文化价值边界和对现有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的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以时间和空间作为主要变量提出森林文化币的概念,在非货币化尺度上探讨森林文化价值的衡量标准,提出森林文化资本的概念,将不同类别的森林文化价值资源拟合为森林文化资本,以森林文化币为价值尺度对森林文化价值进行评估。
  初步建立森林文化价值的理论框架,对森林文化价值的定义、内涵及主要构成进行阐述。认为森林文化价值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并在人类与森林的互动共生和社会发展中不断积累而成,主要是指森林以特有的性质为人提供非物质化的服务,其内容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美学价值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相互作用产生,从层次上可划分为感官层次、意象层次和意境层次,从内容上可分为色彩美、声音美、形态美和意韵美;
  (2)森林休闲游憩价值主要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在森林中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其主要功能有疗养恢复、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交;
  (3)森林康养价值主要指森林通过特有的生态环境从生理和心理上提升人的健康水平;
  (4)森林科教价值基于森林的科教资源通过现场解说、场馆展示、标牌展板、主题活动、科普实践等方式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及为科学研究提供研究对象和研习基地;
  (5)森林历史价值,基于森林存在、古树名木、人类活动遗址、文化古迹等载体和符号展现人类历史价值;
  (6)森林宗教艺术价值,通过揭示森林和宗教、艺术及民俗的密切联系说明森林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
  构建森林文化币核算模型,将森林文化价值的核算转换成森林文化资本核算。根据森林文化价值的特点构建了森林文化币流量基础核算模型、在森林文化力条件下的森林文化币流量拓展模型及在承载容量约束下的森林文化币流量核算模型。其中基础模型主要基于人们在单位面积上实际时间消费为依据,在森林文化力条件下的森林文化币流量拓展模型是在基础模型基础上引入了森林文化力指标体系,通过建立起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森林文化力评价体系,采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现有文献确定评分标准实现对森林文化力的计算,将计算结果作为修正系数来消除由于区域、层次、质量等因素造成的文化价值评估误差;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承载容量对森林文化价值的感知的影响,建立起以空间容量、生态容量和经济发展容量为基础的森林文化时间承载容量核算模型,对超载部分进行衰减处理从而使计算更具准确性。
  以香山公园为案例点进行森林文化币实证研究,综合运用网络问卷、实地调研、文献查询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累计回收有效问卷375份,对游憩者的人口学统计数据、森林文化价值偏好和动机、森林文化价值感受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并通过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经计算香山公园的日最高承载力为13182人,森林文化资源时间承载容量115474.4万分钟,森林文化力指数0.86,森林文化币基础流量模型下森林文化价值量为638.04万森林文化币,在森林文化力条件下的拓展模型下,其森林文化价值量为1186.75万森林文化币,加入承载容量约束条件后森林文化价值量调整为1182.32万森林文化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