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
【6h】

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致谢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1.4论文框架

1.4.1论文的逻辑框架

1.4.2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2.1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2.1.1乡镇工业的迅猛发展

2.1.2乡镇工业的环境污染

2.1.3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特点

2.2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危害

2.3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

2.3.1政策法规相对滞后

2.3.2环境政策执行不力

2.3.3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2.3.4环保队伍残缺不全

2.4小结

第三章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从约束的角度

3.1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环境容量约束

3.2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收入约束

3.3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产业结构约束

3.3.1乡镇工业产业结构的低层次性

3.3.2乡镇工业产业结构的低关联度

3.3.3乡镇工业产业结构的高趋同性

3.4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技术约束

3.5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制度约束

3.5.1产权形式多样化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5.2城乡控制体系二元化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5.3政府委托代理关系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5.4规模经济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5.5经济社会体制转轨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5.6环境经济政策落后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6小结

第四章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从博弈的角度

4.1辖区内乡镇工业企业之间的博弈

4.1.1乡镇工业企业之间的囚徒困境

4.1.2乡镇工业企业之间的智猪博弈

4.1.3乡镇工业企业之间的斗鸡博弈

4.1.4乡镇工业企业博弈的结果:公地悲剧

4.2地方政府与乡镇企业之间的博弈

4.2.1作为监管者的地方政府

4.2.2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地方政府

4.3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4.4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4.5小结

第五章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政府规制

5.1环境规制手段的一般理论分析

5.2我国有关乡镇工业的环境规制手段

5.3我国乡镇工业环境规制的成就与不足

5.3.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

5.3.2“三同时”制度的不足

5.3.3集中治理制度的不足

5.4对策与建议

5.4.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乡镇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

5.4.2进一步完善“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5.4.3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

5.4.4建立健全县乡环保机构,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5.5小结

第六章乡镇工业环境保护的经济激励

6.1经济激励手段的一般理论分析

6.1.1庇古税与排污收费

6.1.2科斯定理与排污许可

6.1.3责任制以及责任的分担

6.2经济激励下的中国乡镇工业

6.2.1乡镇工业排污收费及其困局

6.2.2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实施障碍

6.2.3乡镇工业污染治理成本分担的困境

6.3乡镇工业环境经济手段的运用

6.3.1拓宽并理顺激励资源

6.3.2发挥政府规制的庇古原则

6.3.3创建市场的科斯机制

6.4小结

第七章乡镇工业环保投资的优化和实证

7.1乡镇工业环保投资的经济分析

7.1.1困境:乡镇工业企业环保投资的博弈分析

7.1.2社会成本内化的理论模型

7.1.3政策建议

7.1.4乡镇工业环保投资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7.2乡镇工业环保投资存在的问题

7.2.1我国环保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7.2.2我国乡镇工业环保投资的特有问题

7.3乡镇工业环保投资优化的保障条件

7.3.1建立公司制的产权制度,为市场融资打下制度基础

7.3.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环保投资体制改革

7.3.3多方吸引社会资本,提高社会化投资的规模和效率

7.4用BOT方式优化乡镇工业环保投资的探讨

7.4.1用BOT方式优化乡镇工业环保投资的意义

7.4.2 BOT的投资模式

7.4.3 BOT的建设模式

7.4.4 BOT的运营管理模式

7.5乡镇工业污染社会成本内部化的实证

7.5.1问题的提出

7.5.2投资建设方案

7.5.3治污效应——工程总体评价

7.5.4政策建议

7.6基于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论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8.1论文的主要结论

8.2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8.3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获得快速发展,但在乡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不断加剧。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其中乡镇工业污染损失值超过50%,乡镇工业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认为研究我国乡镇工业环境恶化的制度根源,探讨加强乡镇工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贯彻实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乡镇工业这一特定的领域,本研究侧重于对乡镇工业污染行为的经济分析,而对其污染行为的经济分析又集中在制度结构、行为主体间的博弈关系、特别是代表地方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的经济博弈行为,探索基于市场控制理念的污染物治理及环境经济运行系统的融合和优化等方面。制度经济学、激励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和方法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别从约束和博弈的角度,分析了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探讨国家宏观政策和企业微观经济运行机理对乡镇工业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规制和经济激励两种环境政策的作用,力图把环保投资的市场经济机理引入到环境经济的政策分析之中,从而为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建议。 一是从约束的角度来看,我国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解决面临着许多障碍。这些障碍可基本划分为环境容量约束、收入约束、技术约束、产业结构约束和制度约束。尤其是在制度方面,我国乡镇工业企业产权形式的多样化、城乡控制体系的二元化、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不顺、规模经济缺乏、经济社会体制转轨、环境经济政策落后等因素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均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是从博弈的角度来看,进一步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学原因。辖区内乡镇企业之间、地方政府与乡镇企业之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在乡镇工业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各种非合作的博弈关系,由此造成了政府失灵、资源和环境过度利用等现象,即是我国转型时期非合作博弈的例子。其结果必然是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增加和环境的恶化。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背景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和所导致的环境成本的分担问题,用产权理论和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揭示出制约乡镇工业环境经济良性运行的制度特点,以及制约乡镇企业环境经济制度变迁的基本因素。 三是从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不同的制度结构体现着不同的产权结构,使得决策者面临不同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决策者的有效选择。为解决我国乡镇工业的环境问题,必须同时加强政府规制和经济激励两种环境政策的作用。为加强乡镇工业的污染治理,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乡镇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集中治理制度,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建立健全县乡环保机构,不断提高执法水平。鉴于我国环境经济激励制度较为落后的状况,必须拓宽并理顺激励资源、发挥政府规制的庇古原则、创建市场的科斯机制,从而全面地、有效地使用环境经济激励手段,扭转乡镇工业污染治理的不利局面。 不可否认,我国的环保投资长期以来执行重工轻农的政策,乡镇、农村的历史欠账巨大。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状,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遏制环境整体恶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势头,仅仅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解决环境投资不足、效率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创新环保投资机制,构建一个适应乡镇工业环保投资优化的投融资体系。其内容包括:建立公司制的产权制度,为市场融资打下制度基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环保投资体制改革;多方吸引社会资本,提高社会化投资的规模和效率;用BOT方式优化乡镇工业环保投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