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加载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6h】

加载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 引言

1.1 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1.2 再生混凝土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再生骨料性能的研究

1.3.1 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

1.3.2 再生骨料的特性

1.4 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1.4.1 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

1.4.2 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1.4.3 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1.4.4 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4.5 再生混凝土渗透性研究现状

1.5 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1.6 本课题的方案设计

2 原材料、试件制作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性能

2.2 混凝土的配合比

2.2.1 原生混凝土的配合比

2.2.2 卸载后混凝土渗透性研究的配合比

2.2.3 加载下混凝土渗透性研究的配合比

2.3 试件制备工艺

2.3.1 试件制作

2.3.2 试件尺寸

2.4 试验方法

2.4.1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2.4.2 加载方式

2.4.3 氯离子渗透深度试验

2.4.4 表层渗透试验

2.4.5 氯离子渗透试验

2.5 试验设备

3 卸载后再生混凝土渗透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3 试验过程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和劈拉强度

3.4.2 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在荷载作用后的外观

3.4.3 荷载对不同种类混凝土的渗透性的影响

3.4.4 再生混凝土的氯离子通电量

3.4.5 相关文献的再生混凝土氯离子通电量

3.5 本章小结

4 持荷下再生混凝土渗透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

4.3 试验过程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加载下的氯离子渗透深度照片

4.4.2 保持荷载对不同种类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4.4.2 持荷时间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卸载后再生混凝土表层渗透系数与氯离子导电量之间的相关性

5.1 由表层渗透实验得出的表层渗透系数与由氯离子渗透实验得出的导电量之间的相关性

5.2 相关文献的表层渗透系数与导电量之间的相关性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学位论文主要的工作及结论

6.2 今后的工作以及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本学位论文对再生混凝土在荷载作用后(卸载后)以及保持荷载作用下(持荷下)两种状态的渗透性进行了研究。配制相同水胶比(W/B为0.586和0.250)的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采用表层渗透实验方法和氯离子导电量实验方法对其在不同应力比时卸载情况下的混凝土渗透性进行了测试,采用氯离子渗透深度实验方法测试其在不同应力比时持荷情况下的混凝土渗透性。本文的试验目的是研究荷载的大小对再生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卸载后的混凝土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荷载对部分种类混凝土(水胶比为0.586、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的表层渗透性影响存在临界应力现象。当应力小于临界应力时,再生混凝土的表层渗透性受荷载的影响较小;当应力大于临界应力时,再生混凝土的表层渗透性受荷载的影响明显增大。荷载对水胶比为0.586的再生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和水胶比为0.250的再生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和100%)的表层渗透性的影响没有出现临界应力现象,其渗透性随着应力比的增大而线性递增。相同水胶比(W/B为0.586和0.250)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氯离子导电量高于普通混凝土的。再生混凝土氯离子导电量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加。
   持荷下的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水胶比(W/B为0.586和0.250)和相同应力比(应力比为0.65、0.75,持荷时间为90分钟)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深度都高于相应普通混凝土的,同水胶比和应力比条件下,卸载后(持荷时间为10分钟)再生混凝土的表层渗透性系数和氯离子导电量也都有类似的规律。采用氯离子渗透深度试验方法测得的加载下的实验数据(氯离子渗透深度)与卸载后的实验数据(表层渗透性),因得到的有效实验数据有限,无法进行曲线拟合,故难以判断其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