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循环冷却水中硫酸盐还原菌对不锈钢的腐蚀研究
【6h】

循环冷却水中硫酸盐还原菌对不锈钢的腐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硫酸盐还原菌腐蚀机理

1.3 微生物腐蚀研究技术

1.3.1 电化学研究方法

1.3.2 现代生物学技术

1.3.3 表面分析方法

1.4 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1.4.1 氧化性杀菌剂

1.4.2 非氧化性杀菌剂

1.4.3 复配型杀菌剂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循环冷却水中硫酸盐还原细菌生长代谢规律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基

2.2.2 菌种的分离纯化

2.2.3 菌种的鉴定及形态观察

2.2.4 实验材料

2.2.5 循环冷却水环境中硫酸盐还原细菌生长曲线

2.3 结果与分析

2.3.1 SRB的鉴别与观察

2.3.2 SRB生长规律的研究

2.3.3 循环水和培养基中pH随SRB生长的变化

2.3.4 硫酸盐还原率随SPB生长的变化

2.3.5 DO随SRB生长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SRB生物膜表面特征及其组分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培养条件

3.2.2 不锈钢试样的制备

3.2.3 生物膜样品的制各及测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三种不锈钢材料生物膜表征分析

3.3.2 三种不锈钢材料生物膜表面能谱分析

3.3.3 不锈钢表面腐蚀形貌分析及表面主要元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SRB对不锈钢腐蚀的电化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电极的制备

4.2.2 交流阻抗谱测试方法

4.2.3 极化曲线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交流阻抗谱分析

4.3.2 极化曲线分析

4.3.3 SRB对不锈钢的腐蚀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杀菌剂对SRB的杀菌效果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杀菌剂

5.2.2 培养条件

5.2.3 不锈钢试样的制备

5.2.4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氧化型杀菌剂杀菌过程中SRB形态结构的变化

5.3.2 最低杀菌浓度

5.3.3 不同杀菌剂的最佳药量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本文从华北某热电厂循环冷却水中分离提纯得到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在循环冷却水中和Postgate C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特性,结果表明SRB在培养24h后浓度达到最大值,在循环冷却水中为2.7×107个/mL,略小于在培养基中的3.9×107个/mL。DO在SRB整个生长过程中基本保持在0.6mg/L到1.1mg/L之间,比较稳定,说明SRB生长环境为厌氧环境;处于对数期SRB活性强,硫酸盐还原率斜率较大,循环冷却水溶液pH从8.4下降到6.8,培养基pH从7.1下降到5.4,进入稳定期细菌活性降低,硫酸盐还原率斜率减小,pH值趋于稳定,循环冷却水溶液中pH保持在6.6左右,培养基中pH保持在5.3左右。
  以SS304、SS316L和SS317L三种不锈钢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对不锈钢在接种SRB的循环冷却水环境中表面形成的生物膜进行分析,并研究去掉生物膜后的三种不锈钢表面腐蚀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增加,不锈钢表面不断累积SRB代谢产物和腐蚀产物,使生物膜表面Fe、Cr、Ni和Mn等基体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下降,而C、S、P等元素含量显著上升。SRB对三种不锈钢的腐蚀趋势大致相同,都是以点蚀开始,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各个蚀点连接成线,并最终形成大面积腐蚀。浸泡相同时期,SS304表面腐蚀最为严重,SS316L和SS317L表面腐蚀较轻。
  应用交流阻抗谱方法和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在循环冷却水环境中SRB对不锈钢管材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前期(0~10d),SS304表面钝化膜受到破坏,极化电阻减小到7.01E+03Ω·cm2,自腐蚀电位降低到-479.075mV,腐蚀速率增加;浸泡中期(10~20d),生物膜对电极表面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极化电阻增加至3.89E+04Ω·cm2,自腐蚀电位升高到-139.87mV,腐蚀速率降低;浸泡后期(20~30d),不锈钢表面生物膜被破坏,极化电阻降低至3.14E+04Ω·cm2,自腐蚀电位降低至-345.732mV,腐蚀加剧。SS317L与SS316L添加了Mo且Cr含量较多,相比SS304耐蚀性强,极化电阻大于SS304,自腐蚀电位均高于SS304,说明在电极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较少,SRB生物膜对基体的腐蚀较轻。
  选取了NaClO与三氯异氰尿酸钠、异噻唑啉酮和1227四种杀菌剂,于循环冷却水中SRB的杀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循环冷却水中对SRB杀菌效果最佳的杀菌剂为1227,最大杀菌率可达87.70%,能持续一周左右;NaClO最大杀菌率为83.71%,可持续24h;异噻唑啉酮最大杀菌率为79.70%,可持续杀菌96h;效果最差的为三氯异氰尿酸钠,最大杀菌率仅为53.78%,持续时间为24h。利用SEM观察随杀菌时间的增加,SRB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发现SRB细胞结构先有一小块细胞壁破裂,内部的蛋白质和DNA从细胞壁破裂处流露出来,随着加入杀菌剂时间的增加,SRB细胞壁的破裂程度越来越大,并最终导致细胞完全解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