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省灵石县夏门村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研究
【6h】

山西省灵石县夏门村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夏门村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的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夏门村民居建筑特征概述

2.1 选址布局

2.2 民居建筑年代及分布

2.3 空间构成

2.4 院落形式

2.4.1 平地合院式

2.4.2 跃层合院式

2.4.3 堡中有堡多院相套式

2.5 院落组成要素

2.5.1 正房

2.5.2 厢房

2.5.3 门楼

2.5.4 照壁

2.6 入口空间

2.6.1 入口形式

2.6.2 入口界面

2.7 小结

3 居住建筑特征

3.1 御史院院落群

3.1.1 空间格局

3.1.2 单元院落分析

3.2 大夫第一百尺楼

3.2.1 空间格局

3.2.2 单元院落分析

3.3 后堡道院落群

3.3.1 空间格局

3.3.2 单元院落分析

3.4 知府院院落群

3.4.1 空间格局

3.4.2 单元院落分析

3.5 小结

4 公共建筑特征

4.1 堡门

4.1.1 头堡门

4.1.2 二堡门

4.1.3 三堡门

4.2 庙宇建筑

4.2.1 关帝庙

4.2.2 土地庙

4.2.3 文昌宫

4.3 祠堂建筑

4.4 小结

5 建筑装饰特征

5.1 石雕

5.1.1 柱础

5.1.2 门枕石

5.1.3 抱鼓石

5.2 砖雕

5.2.1 墀头

5.2.2 脊兽装饰

5.2.3 屋脊

5.2.4 勾头滴水

5.3 木雕

5.3.1 门窗

5.3.2 檐下装饰

5.4 匾额汇总

5.5 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近些年,由于一些自然因素、人为破坏、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原因,我国传统聚落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民居建筑也在不断的消失。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对传统聚落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取山西省灵石县夏门村为例,运用资料收集、文献阅读、现场调研、实地测绘、人物访谈等方法,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
  在对夏门村做了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研究了该村的选址布局、民居建筑年代及分布、空间构成和民居建筑的院落形式、院落组成要素、入口空间,从而对夏门村民居建筑的特征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其次,选取典型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对居住建筑院落群的空间布局、单元院落和公共建筑中的堡门、庙宇、祠堂做了详细分析,进一步了解了夏门村民居建筑的特征,并掌握了建造者对地形地势的利用方式。然后,通过按材料分类和不同部位分析的方法,对夏门村民居建筑装饰特征进行研究,了解居民们的文化生活、民俗习性、社会追求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从而掌握居民的物资需求、精神需求以及赋予建筑上的情感。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传统聚落保护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文针对夏门历史文化名村,对传统民居建筑特征做了研究。研究本身涉及的方面不够全面,还有许多细节没有考虑到,仅是抛砖引玉,为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为传统聚落的保护提出一点点个人见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