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6h】

人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1 选题缘由

1.1.1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反思:人的缺失

1.1.2 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研究的时代要求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 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论文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2.1 人学研究的发展历史及前进方向

2.1.1 人学研究的发展历史

2.1.2 人学研究的前进方向

2.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外延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涵义

2.2.2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2.2.3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2.3 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

2.3.1 “现实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2.3.2 “实践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2.3.3 “全面发展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4 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2.4.1 人的本质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4.2 人的存在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4.3 人的价值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审视及问题表现

3.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方面的问题

3.1.1 对人的个性特征把握不足

3.1.2 对人的精神需要的忽视

3.1.3 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不够

3.2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方面的问题

3.2.1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性不强

3.2.2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作用受限制

3.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方面的问题

3.3.1 方案制定阶段的教育理念有待完善

3.3.2 实施阶段的教育方式过于被动

3.3.3 评估阶段的效果评价未成体系

3.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方面的问题

3.4.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出现断层

3.4.2 意识形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4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弱化

4.1.1 主体的争论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关系的对立

4.1.2 教育者自身存在不足

4.2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认同危机

4.2.1 情感认同危机

4.2.2 政治认同危机

4.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系统性缺陷

4.3.1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完善

4.3.2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工具理性制约

4.3.3 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手段有待加强

4.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4.4.1 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4.4.2 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日益尖锐

4.4.3 网络信息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5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诉求

5.1.1 人的主体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5.1.2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主体性的实现路径

5.2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5.2.1 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

5.2.2 引导和教化是调节人的需要的手段

5.2.3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守门人”

5.3 重视人的个性特征

5.3.1 人的个性与教育普遍性的统一

5.3.2 人的个性与灌输教育的互补

5.3.3 人的个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性

5.4 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5.4.1 人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5.4.2 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6 人学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6.1 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理念

6.1.1 以人为本理念

6.1.2 素质教育理念

6.2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原则

6.2.1 交往对话原则

6.2.2 疏导结合原则

6.2.3 渗透感化原则

6.3 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

6.3.1 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6.3.2 优化和谐的内部环境

6.4 以关怀为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6.4.1 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6.4.2 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

6.4.3 实现引导与关怀的统一

6.4.4 坚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

6.5 以人性化为核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6.5.1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

6.5.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

6.5.3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7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在当今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人们对于主体性表达、自我实现和个性解放的渴望和追求越来越强烈,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中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并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撑,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而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不仅能够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源头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且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贴近人的现实生活,使其真正走进人的内心世界。基于此,为了探寻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个性和人的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从而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教育实践向以人为本靠拢,创新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的方法手段和运行机制。
  论文的重点在于从人学视角展开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归纳并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路径,同时关于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和认同危机等热点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以往研究中讨论较多但存在歧义的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等,通过辨析和整合提出新的见解,力图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的补充和扩展。从逻辑关系上划分,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一、二章,主要阐释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国内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以及人学理论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三、四章,主要是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为主体、客体、过程和环境的问题。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的个性特征被压制,人的精神需要未能得到满足和社会热点问题被忽视等;客体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不强和客体主体化作用的发挥受限制;过程方面的问题,表现在方案制定、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估等三个方面;而环境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问题和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紧接着论文的第四章从主体的弱化、客体的认同危机、过程的系统性缺陷和环境的复杂化四个方面总结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五、六章,探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具体对策。从人的主体性、人的精神需要、人的个性特征、人的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明确马克思主义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人性化为核心,探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现路径,从理念、原则、环境、方法和机制等五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予以补充和完善。
  一言以蔽之,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角度入手,找出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既推进了理论的创新,又切实解决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理论的进一步充实和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