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法院建筑形式表达——司法转型期中国法院建筑形象塑造与形式手法的探究
【6h】

当代法院建筑形式表达——司法转型期中国法院建筑形象塑造与形式手法的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序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提出问题与研究目的

1.2.1 提出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的界定

1.3.1 研究的语境:当代中国法治文化

1.3.2 研究的对象:法院形象与法院建筑形式

1.3.3 研究的依据:建筑现象学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结构框架

1.5.1 基本研究框架

1.5.2 全文主要章节安排

第2章 司法体制转型的历史文化背景

2.1 中西方司法体制的历史背景

2.1.1 司法体制的历史沿革

2.1.2 法院建筑的历史演进

2.1.3 司法符号的历史存续

2.2 当代中国相关基本国情

2.2.1 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初成

2.2.2 中国建设水平的飞跃式发展

2.2.3 中国已有法院建筑的现状及不足

2.3 中国新建法院建筑的探索与尝试

2.4 小结

第3章 司法转型对法院建筑形象的新定义

3.1 转型期司法特征的解读

3.2 法院建筑形象的塑造机制

3.2.1 传播学角度:媒体艺术的“刻画”

3.2.2 美学角度:城市生活的“布景”

3.2.3 现象学角度:参与者的“体验”

3.3 法院建筑形象的当代特征

3.3.1 开放:公众的参与

3.3.2 高效:功能的集约

3.3.3 亲民:地域的适应

3.3.4 安全:应急与便捷的权衡

3.4 小结

第4章 建筑思潮的转变对法院建筑设计思路的启示

4.1 现代主义思潮与法院建筑形式潜力的发掘

4.2 “多元论”思潮与“千院一面”的审美斧正

4.2.1 野性主义:永恒与本真的形象探求

4.2.2 典雅主义:古典符号的当代重塑

4.2.3 新乡土派:地方文化的个性追求

4.2.4 高技派:工业技术的美学贡献

4.2.5 解构主义:威权固化的视觉反抗

4.3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生态人文的展现

4.3.1 生态建筑学:舒适与效益的双赢

4.3.2 行为心理学:空间的“人本”思考

4.4 小结

第5章 法院建筑设计的全球实践与趋势

5.1 法院建筑的整体意象塑造

5.1.1 法院建筑外部环境的标识性

5.1.2 法院建筑形体的多元发展

5.1.3 法院建筑界面的交流性

5.2 法院建筑的内部空间营造

5.2.1 法院建筑的空间秩序

5.2.2 人性化的法院公共空间

5.2.3 集约的法院办公空间

5.2.4 职权鲜明的法庭空间

5.3 法院建筑的司法符号运用转变

5.4 构建城市市政机构组群的当代趋势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司法体制转型的进程加快,其司法形象也得到更新,作为物化的司法精神象征——法院建筑必将紧随其后做出回应。然而,目前我国法院建筑首要面临的便是由司法形象解读不当引起的法院建筑形象错误表达;由设计思维固化引起的法院建筑形式表达手法落后且固化两大问题。所以,把握住当代司法新形象并通过更好的建筑学专业技术、理解力与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司法形象,打破“千院一面”的窘况是当代法院建筑师所要承担的责任。
  故本文将问题剖解为形象理解和建筑手法两个方面,分别从法学角度和建筑学角度出发。首先,通过对中外司法体制的历史演变进行纵向的司法形象对比,再结合相关国家政策的支持,提出当代我国司法新形象。随后通过分析法院物质形象的塑造机制可以确定司法形象对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进而得到当代法院建筑应具备的新形象。其次,将我国当前法院建筑设计思维呆板的境况类比于战前西方世界经历的审美疲劳时期,对各类新兴建筑思潮进行分析,寻找其符合当代我国所需求的法院建筑形象的主张与理念。最终以全球法院建筑实践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所需建立的法院形象,借鉴相符的优秀建筑设计手法和处理技艺,学习并发展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法院建筑表达。
  综合以上研究,本文旨在通过以当代实践为主,以史实为辅的研究方式,对国内外优秀的法院建筑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到适合我国当前司法转型期的法院建筑形式语汇,端正公众心中的法院形象,同时丰富我国法院建筑的形式表达手法,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