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种金属材料在CO/HS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6h】

几种金属材料在CO/HS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CO2的腐蚀机理、影响因素、防护技术和研究方法

1.1.1 CO2腐蚀机理

1.1.2 CO2腐蚀的影响因素

1.1.3 CO2腐蚀的防护技术

1.1.4 CO2腐蚀的研究方法

1.2几种金属材料在CO2/H2S环境中的腐蚀研究现状

1.2.1碳钢腐蚀研究现状

1.2.2含Cr油管钢的腐蚀现状研究

1.2.3铜合金腐蚀研究现状

1.3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实验用原材料及试剂

2.1.1金属材料

2.1.2主要化学试剂

2.2实验仪器

2.3腐蚀介质与环境

2.4实验方法

2.4.1腐蚀失重试验

2.4.2电化学试验

2.4.3化学组成与相成分分析

2.4.4宏观与微观形貌观察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几种金属材料在CO2/H2S体系中的腐蚀研究

3.1 20#钢在CO2/H2S体系中的腐蚀研究

3.1.1 Cl-浓度对20#钢腐蚀的影响

3.1.2 CO2分压对20#钢腐蚀的影响

3.1.3 H2S分压对20#钢腐蚀的影响

3.2 316L钢在CO2/H2S体系中的腐蚀研究

3.2.1 Cl-浓度对316L钢腐蚀的影响

3.2.2 CO2分压对316L钢腐蚀的影响

3.2.3 H2S分压对316L钢腐蚀的影响

3.3 0Cr13钢在CO2/H2S体系中的腐蚀研究

3.3.1 Cl-浓度对0Cr13钢腐蚀的影响

3.3.2 CO2分压对0Cr13钢腐蚀的影响

3.3.3 H2S分压对0Cr13钢腐蚀的影响

3.4 B30铜合金在CO2/H2S体系中的腐蚀研究

3.4.1 Cl-浓度对B30铜合金腐蚀的影响

3.4.2 CO2分压对B30铜合金腐蚀的影响

3.4.3 H2S分压对B30铜合金腐蚀的影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Cr含量对钢材CO2/H2S腐蚀作用的影响

4.1 50℃时0Cr13钢和316L钢在CO2/H2S体系中的对比腐蚀研究

4.1.1不同Cl-浓度下

4.1.2不同CO2分压下

4.1.3不同H2S分压下

4.2 80℃时0Cr13钢和316L钢在CO2/H2S体系中的腐蚀行为对比研究

4.2.1不同Cl-浓度下

4.2.2不同CO2分压下

4.2.3不同H2S分压下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C含量对钢材CO2/H2S腐蚀作用的影响

5.1不同Cl-浓度对两种钢在CO2/H2S体系中的腐蚀行为对比研究

5.2不同H2S浓度对两种钢在CO2/H2S体系中的腐蚀行为对比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介绍

致谢

展开▼

摘要

腐蚀日益成为油田持续开发的主要障碍之一。油气田的采出液中往往伴生有CO2、H2S、腐蚀性阴离子、易结垢性阳离子等,它们的存在及浓度的变化,在温度与压力的作用下,将导致油田生产用钢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制约油气的开发与生产,因此研究油田生产用钢的腐蚀行为与机理,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势在必行。
   由于20#钢、316L钢、Cr13钢和B30铜合金四种金属材料在油气田中的广泛应用,但迄今为止,关于这几种金属的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的系统研究与报道较少。有关钢材中Cr元素和C元素对钢材的耐蚀性能的影响的研究报道也不多,此外,随着油田的开发,油气中H2S和CO2浓度会越来越高,其腐蚀性也越来越强,更加影响到了材料的腐蚀服役寿命。这些都需要进行系统研究。为此本文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法以及表面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四种金属材料在CO2/H2S体系中的腐蚀机理及其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结论如下:
   (1)20#钢、316L钢、Cr13钢和B30铜合金四种金属材料在CO2/H2S体系中的腐蚀速率随着Cl-浓度、CO2分压和H2S分压的升高而增加,腐蚀较为严重。温度对四种金属材料在CO2/H2S体系中的均匀腐蚀具有加速作用。
   (2)316L钢的抗CO2/H2S腐蚀的能力要远高于0Cr13钢,说明钢材中Cr元素含量的升高可以有效提高钢材抗油气田中常见的CO2腐蚀、H2S腐蚀和Cl-浓度引起的腐蚀的能力。其中温度仅仅加速腐蚀速率,不改变腐蚀规律和反应机理。
   (3)50℃时在饱和CO2溶液中,0Cr13钢抗Cl-腐蚀能力与抗H2S腐蚀能力都要强于2Cr13钢,说明钢材中C元素的增加降低了钢材的抗腐蚀能力。
   (4)50℃时,0Cr13钢和2Cr13钢在饱和CO2溶液中,随着Cl-浓度的不断增加,两种Cr13钢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主要由阴、阳极过程共同控制,而随着H2S浓度不断升高,其腐蚀的电化学反应主要由阴极析氢过程所控制,阳极活化过程影响较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