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于药物传输的微阵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h】

用于药物传输的微阵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微针的介绍

1.3 可降解微针的国内外研究发展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微针的设计和力学仿真

2.1 微针透皮的受力分析

2.1.1 针尖的压力

2.1.2 针尖的压弯力

2.1.3 纵向弯力

2.2 微针的结构设计

2.3 微针的力学仿真

2.3.1 不同斜面倾斜角微针的最大纵向弯力

2.3.2 不同高度微针的最大纵向弯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针的制作工艺

3.1 微针的材料选取

3.2 半中空微针的制作

3.2.1 表面吸附法

3.2.2 双模法

3.3 微针的腐蚀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中空微针的结构测试及透皮测试

4.1 半中空微针的结构测试

4.1.1 外观检测

4.1.2 荧光检测

4.2 微针的透皮测试

4.2.1 OCT用于透皮测试

4.2.2 荧光分析用于透皮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展开▼

摘要

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输方法,具有微创、无痛、便携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正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可降解微针通过将可降解的聚合物与药物混合在一起进行给药,故微针的载药量低。因而,提高可降解微针的载药量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在研究了可降解微针及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半中空微针的设计,半中空微针介于实心微针与空心微针之间,在微针内部具有中空结构,可存储特定形态的药物,因此增加了载药量。针对半中空微针的设计,本文提出了两种制备方法,一种是双模法,另一种是表面吸附法。本文还根据微针刺入皮肤时的受力情况,对微针的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分析了不同斜面倾斜角微针与不同高度微针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的变化。同时为了大批量生产微针阵列,对硅微针的化学腐蚀进行了研究,以利用硅微针作为微针模板。
  本文对半中空微针的两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测试,主要采用显微镜观测和荧光标记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制备方法均能够制备半中空微针,又各有特点,表面吸附法的半中空结构较粗糙,但操作简单,双模法的半中空结构平整,但成功率不高。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完成半中空微针的制备,同时可以通过改造而得到中空微针,可以作为中空微针的制作方法。此外,通过层析成像技术对微针的透皮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可降解微针能够刺入小鼠皮肤,验证了可降解微针的作为新型药物传输方法的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