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iOX(X=Cl、Br)纳米片复合薄膜的构筑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6h】

BiOX(X=Cl、Br)纳米片复合薄膜的构筑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超分子化学

1.2 层层组装成膜

1.3 二维层状纳米材料

1.3.1 概述

1.3.2 二维纳米材料的特点

1.3.3 二维纳米材料的应用

1.4 BiOX(X=Cl、Br、I)复合材料

1.4.1 BiOX概述

1.4.2 BiOX合成

1.4.3 BiOX复合材料

1.4.4 BiOX发光性质

1.4.5 BiOX总结与展望

1.5 研究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第二章 BiOX(X=Cl、Br、I)的制备与剥层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药品与试剂

2.2.2 BiOX的制备方法

2.2.3 BiOX的剥层方法

2.2.4 静电LBL法构筑(BiO(Cl)/有机物)n薄膜

2.2.5 测试手段

2.3 结果与讨论

2.3.1 BiOCl/BiOBr粉体结构和形貌表征

2.3.2 BiOI粉体结构表征

2.3.3 沉淀剥层法

2.3.4 (BiO(Cl)/有机物)n复合薄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O(X)/AuNP复合薄膜的构筑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药品与试剂

3.2.2 AuNP的合成

3.2.3 静电LBL法构筑(BiO(X)/AuNP)n薄膜

3.2.4 (BiO(X)/AuNP)n复合薄膜的光催化实验

3.2.5 仪器与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uNP的表征

3.3.2 (BiO(X)/AuNP)n复合薄膜的表征

3.3.3 (BiO(X)/AuNP)n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OX(X=Cl、Br)发光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药品和试剂

4.2.2 BiOX(X=Cl、Br)溶液制备

4.2.3 测试手段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课题利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BiOX(X=Cl、Br)二维纳米片,并采用卤化银沉淀法对其剥层处理后,在静电力作用下与胶质AuNP进行层层组装,得到了BiO(X)/AuNP复合薄膜。通过SEM、小角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形貌、性质进行了表征。组装薄膜表面均匀,形成了层状有序的结构,且紫外吸收强度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说明了薄膜组装过程中每层厚度均匀,有规律性。在光照条件下,BiO(X)和AuNP之间可实现电子的有效转移,此薄膜应用在甲基橙光催化降解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光催化活性,通过对比不同组分的薄膜,得出以下结论:
  1.AuNP溶液的浓度不同,组装后得到的薄膜性能有所差异,当溶液的浓度为6.6×10-4mol/L时,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此时的浓度为组装的最佳浓度,AuNP在薄膜上分散均匀,有利于它的光学性能;
  2.(BiO(X)/AuNP)20薄膜与单一BiOCl、BiOBr薄膜光催化剂相比,在光照条件下展现了突出的光催化活性,取样50min后甲基橙溶液降解了99%,而单一BiOX旋涂薄膜的光催化剂只降解不到20%。这说明(BiO(X)/AuNP)20薄膜中由于AuNP的存在,使得光生电子和空穴对得到有效分离,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3.BiO(Br)胶体溶液组装得到的薄膜相比于BiO(Cl)来说,对于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效果略好,这是由于BiOBr在可见光和紫外光区的吸光强度都要高于BiOCl。最后,本课题选取了两种阴离子聚合物:PSS、PAAS;一种小分子有机物:CXT(荧光增白剂),与BiO(Cl)胶体溶液进行组装,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三种不同组成的薄膜,证明了BiOCl用于组装薄膜的适用性,有利于BiOCl复合薄膜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