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滨蒿抗炎化学成分的研究
【6h】

滨蒿抗炎化学成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中药茵陈的研究进展

1.1.1 概况

1.1.2 茵陈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1.3 茵陈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 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炎症模型

1.2.1 炎症反应

1.2.2 巨噬细胞

1.2.3 细菌脂多糖

1.2.4 中药在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进展

1.3 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

1.3.1 中药配方颗粒

1.3.2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

1.3.3 中药配方颗粒存在的问题

1.3.4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前景

1.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滨蒿抗炎活性部位的筛选

2.1 实验仪器及材料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UPLC-PDA指导下滨蒿初步分离方法的确定

2.2.2 滨蒿各提取物对RAW264.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测定

2.2.3 滨蒿各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抑制作用

2.3 实验结果

2.3.1 UPLC-PDA指导下滨蒿初步分离方法的确定

2.3.2 滨蒿水提取物各部位抗炎活性评价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滨蒿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材料

3.2 滨蒿水提取物的初步分离

3.3 50%乙醇部位(B)的分离

3.3.1 流分B2的分离

3.3.2 流分B3的分离

3.3.3 流分B4的分离

3.4 100%乙醇部位(A)的分离

3.4.1 流分A2的分离

3.4.2 流分A5的分离

3.5 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数据归属

3.5.1 化合物结构鉴定

3.5.2 波谱数据归属

3.6 小结与结论

第四章 滨蒿化学成分抗炎活性评价

4.1 仪器与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化合物对PAW264.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4.2.2 滨蒿各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

4.3 实验结果

4.3.1 化合物对PAW264.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4.3.2 NaNO2标准曲线的绘制

4.3.3 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的抑制作用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中药茵陈(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黄疸,肝炎等症,在茵陈蒿汤等经典组方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是临床上极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另有研究表明,滨蒿的提取物具有显著抗炎活性,但其抗炎活性成分还尚未报道。此外,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近年来在我国中医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但由于基础研究环节薄弱,使得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仍旧具有很大争议和质疑。因此,本文对滨蒿水提取物的抗炎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滨蒿水提取物作为茵陈配方颗粒在临床上使用。
  本文以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为导向确定了以大孔吸附树脂作为滨蒿水提取物初步分离的方法,通过梯度含水乙醇洗脱后,将滨蒿水提取物分为0%,10%,30%,50%以及100%乙醇5个部位,并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筛选了这5个部位的抗炎活性,在安全剂量40μg·L-1下,50%乙醇部位和100%乙醇部位均能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抑制率分别为83.8%和58.6%,显示滨蒿水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部位为50%乙醇部位和100%乙醇部位。
  本文通过重结晶及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滨蒿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滨蒿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文献,鉴定了各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酮(YC-1)、2,5-二羟基桂皮酸乙酯(YC-2)、槲皮素(YC-3)、木犀草素(YC-4)、7S,8R-二氢去氢双松柏醇(YC-5)、洋李素(YC-6)、7,4'-二甲氧基山柰酚(YC-7)、9S,12S,13S-三羟基-反-10-十八烯酸甲酯(YC-8)、对羟基苯乙醇-6-O-(E)-咖啡酰基吡喃葡萄糖苷(YC-9)、对羟基苯乙酮-6-O-(E)-咖啡酰基吡喃葡萄糖苷(YC-10)、异鼠李素-4'-O-β-D-葡萄糖苷(YC-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YC-12)、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YC-13)、硬脂酸(YC-14)和β-胡萝卜苷(YC-15),其中,化合物YC-8,YC-11,YC-12为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YC-2,YC-5,YC-9,YC-10为首次从滨蒿中分离得到。此外,本文首次研究了茵陈配方颗粒的化学成分,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茵陈配方颗粒中分离得到。
  本文在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模型评价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所测的12个化合物均能不同程度上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NO,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中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YC-13)活性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