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光热一体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在前线聚合中的应用
【6h】

光热一体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在前线聚合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自由基聚合基本理论

1.2 自由基聚合引发方式

1.2.1 热分解引发剂

1.2.2 氧化-还原引发

1.2.3 光化学引发

1.2.4 电离辐射引发

1.3 新型自由基引发剂

1.3.1 可聚合引发剂

1.3.2 有机/无机复合光引发剂

1.3.3 光热一体引发剂

1.4 前线聚合基本理论

1.4.1 前线聚合种类

1.4.2 前线聚合影响因素

1.4.3 前线聚合引发方式

1.5 光诱导前线聚合进展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光引发过程温度变化及产物性质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过程

2.3 表征方法

2.3.1 体系区域温度表征

2.3.2 聚合热稳定性表征

2.3.3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光引发剂种类对聚合温度影响

2.4.2 光引发剂浓度对聚合温度影响

2.4.3 光照强度对聚合温度影响

2.4.4 不同区域热稳定性研究

2.4.5 不同区域的DSC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引发体系光引发前线聚合的研究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2 热引发剂的合成

3.3 聚合方法

3.4 表征方法

3.4.1 热引发剂结构表征

3.4.2 聚合热稳定性表征

3.5.1 结构表征

3.5.2 热引发剂浓度对前线聚合的影响

3.5.3 光引发剂浓度对前线聚合的影响

3.5.4 光引发剂种类对前线聚合的影响

3.5.5 不同区域的热稳定性表征

3.5.6 不同区域的DSC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光热一体引发剂引发前线聚合的研究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3 光热一体引发剂1173-2525的合成

4.3 聚合方法

4.4 表征方法

4.4.1 结构表征

4.4.2 紫外吸收可见光谱

4.4.3 聚合热稳定性表征

4.4.4 不同区域的DSC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4.5.1 红外光谱

4.5.2 核磁共振氢谱

4.5.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5.4 引发剂浓度对前线聚合的影响

4.5.5 光热一体引发剂种类的影响

4.5.6 光热一体引发剂和混合引发剂对前线聚合影响

4.5.7 不同区域的热稳定性表征

4.5.8 不同区域的DSC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光聚合因其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光穿透材料的能力有限,对厚涂层的固化以及有色涂层的应用受到限制,所以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可以在光聚合体系中引入热引发剂,通过光固化产生的热量引发热聚合,来改善光聚合的聚合缺陷。本课题设计并制备了光热一体引发剂,研究其光化学性质,并将其应用于前线聚合中,研究光热一体引发剂体系与光、热混合引发剂体系的差别。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研究不同光引发剂及浓度、光强等对光聚合体系温度的影响,得到光诱导热聚合发生的基本规律;
  2.设计合成一种可聚合热引发剂,与商品热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相比,该引发剂的引发效率低,聚合反应过程温和,聚合物外观好;
  3.合成三种光热一体的单组分引发剂,与相应光引发剂的光降解速率相比,合成的一体引发剂的光降解速率低;
  4.对光热一体引发剂体系和光、热混合引发剂体系进行了前线聚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引发浓度下,光热一体引发剂体系具有更好的引发性能;不同的引发体系由于产生的自由基不同导致聚合效果不一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