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己二酸尾气污染物协同催化净化过程研究
【6h】

己二酸尾气污染物协同催化净化过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前言

1.2己二酸生产工艺

1.2.1苯酚法

1.2.2环己烷法

1.2.3环己烯法

1.2.4丁二烯法

1.3己二酸废气及其危害

1.4己二酸尾气的处理现状

1.4.1热消除法

1.4.2催化分解法

1.4.3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1.4.4己二酸尾气中NOx的净化

1.4.5现阶段己二酸尾气处理工艺

1.5催化N2O分解催化剂研究进展

1.5.1贵金属负载催化剂

1.5.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5.3分子筛负载型催化剂

1.5.4商业用催化剂

1.6协同催化净化过程研究

1.7论文研究内容

1.8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

2.2催化剂制备方法

2.2.1负载单金属的液相离子交换法

2.2.2负载双金属的液相离子交换法

2.2.3催化剂命名方法

2.3活性评价方法

2.4催化剂表征技术

2.4.1 X射线衍射

2.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4.3 N2吸脱附

2.4.4 H2程序升温还原

2.4.5 NH3程序升温脱附

2.4.6原子发射光谱

第三章负载单金属催化剂协同催化净化己二酸尾气的研究

3.1单金属催化剂的初步筛选

3.2负载单金属催化剂催化协同净化反应的活性评价

3.2.1 Fe-ZSM-5/Beta催化协同净化反应的活性评价

3.2.2 Fe-SAPO-34/SSZ-13催化协同净化反应的活性评价

3.2.3 Cu-ZSM-5/SAPO-34催化协同净化反应的活性评价

3.3负载单金属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及分析

3.3.1负载单金属催化剂XRD表征

3.3.2负载单金属催化剂的实际负载金属量的测定

3.3.3负载单金属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测定

3.3.4负载单金属催化剂的XPS表征

3.4负载单金属催化剂氧化还原能力表征及分析

3.5负载单金属催化剂酸性的表征及分析

3.6负载单金属催化剂构效关系分析

3.6.2 Fe-SAPO-34/SSZ-13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分析

3.6.3 Cu-SAPO-34/ZSM-5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分析

3.7小结

第四章负载双金属催化剂协同催化净化己二酸尾气的研究

4.1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初步筛选

4.2负载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协同净化反应的活性评价

4.2.1 Fe-Cu-SAPO-34和Fe-Cu-ZSM-5催化协同净化反应的活性评价

4.2.2 Fe-Cu-Beta催化协同净化反应的活性评价

4.3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结构表征及分析

4.3.1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XRD表征

4.3.2负载双金属催化剂实际负载金属量的测定

4.3.3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测定

4.3.4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XPS表征及分析

4.4负载双金属催化剂氧化还原能力表征及分析

4.5负载双金属催化剂酸性的表征及分析

4.6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分析

4.7小结

第五章Fe-Cu-Beta催化协同净化的反应宏观动力学研究

5.1协同催化净化反应的工艺条件

5.1.1反应温度对协同催化反应的影响

5.1.2反应空速对于协同催化反应的影响

5.2协同催化净化动力学实验的反应器

5.3反应动力学模型的选取

5.4协同催化净化的宏观动力学实验

5.4.1无梯度检验

5.4.2动力学实验条件及动力学数据

5.5动力学方程的估值

5.6动力学模型的参数检验

5.7小结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