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层柱面网壳减震控制理论和振动台试验研究
【6h】

双层柱面网壳减震控制理论和振动台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结构控制概述及研究现状

1.2.1被动控制

1.2.2主动控制

1.2.3混合控制

1.2.4半主动控制

1.3网壳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1.4大跨度空间结构控制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1.5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双层柱面网壳半主动减震控制理论研究

2.1引言

2.2半主动控制原理

2.2.1半主动控制可控杆件

2.2.2控制原理

2.2.3程序实现流程图

2.3网壳算例理论计算结果

2.3.1 15m跨度网壳

2.3.2 2.8m跨度网壳

2.4不同替换位置下的减震效果比较

2.4.1替换77,80,93,96号下弦杆

2.4.2替换81,84,89,92号下弦杆

2.4.3结论

2.5不同地震波下的减震效果比较

2.5.1天津医院东西波(调幅至加速度峰值为0.4g)

2.5.2呼家楼东西波(调幅至加速度峰值为0.2g)

2.5.3人工波(调幅至加速度峰值为0.3g)

2.5.4结论

2.6本章小结

第3章双层柱面网壳被动减震控制理论研究

3.1引言

3.2被动控制原理

3.3仿真分析

3.3.1 15m跨度网壳

3.3.2 2.8m跨度网壳

3.4阻尼杆件布置位置、数量及阻尼系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3.4.1阻尼杆件位置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3.4.2阻尼杆件数量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3.4.3阻尼系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3.4.4网壳矢跨比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3.5本章小结

第4章孔隙式粘滞阻尼杆件设计及性能试验

4.1引言

4.2阻尼杆件设计

4.2.1阻尼杆件的工作原理

4.2.2阻尼杆件的几何参数设计

4.3阻尼杆件性能测试试验

4.3.1阻尼杆件与试验装置的连接

4.3.2数据的采集

4.3.3试验内容及阻尼系数的计算

4.4本章小结

第5章网壳被动控制振动台试验准备

5.1引言

5.2网壳模型及振动台连接介绍

5.3网壳模型自振特性试验

5.3.1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法

5.3.2试验内容

5.4振动台试验准备工作

5.4.1振动台及试验所用仪器介绍

5.4.2振动台试验测点布置

5.4.3振动台试验工况介绍

5.5本章小结

第6章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

6.1引言

6.2替换81号下弦杆数据分析

6.2.1 El-centrol波(调幅至加速度峰值为0.3g)

6.2.2人工波(调幅至加速度峰值为0.3g)

6.3替换81,84,89,92号下弦杆数据分析

6.3.1 E1-centrol波(调幅至加速度峰值为0.3g)

6.3.2人工波(调幅至加速度峰值为0.3g)

6.4其它替换状态及地震波下控制效果比较

6.5不同加速度峰值的地震波下减震效果比较

6.5.1 E1-centrol波(调幅至加速度峰值为0.1g)

6.5.2人工波(调幅至加速度峰值为0.1g)

6.5.3结论

6.6试验值和理论值的对比及误差分析

6.7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双层柱面网壳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一种用可控杆件替换网壳中某些下弦杆的半主动控制策略.进一步又研究了用粘滞性阻尼杆代替网壳某些下弦杆的被动控制策略.利用MatIab语言编制的程序对这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证明这两种控制策略减震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阻尼杆替换数量和位置、不同阻尼杆阻尼系数、不同地震波以及不同的网壳矢跨比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做了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