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6h】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概念

1.1.2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特点

1.1.3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1.1.4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研究现状

1.2.1高层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

1.2.2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现状

1.2.3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模型的试验研究现状

1.3本论文的工作

1.4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二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2.1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模型

2.2框架-核心筒协同工作模型

2.2.1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等效

2.3钢框架单元构件的非线性分析模型

2.3.1钢框架单元构件的模拟

2.3.2钢框架构件的非线性分析模型

2.4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非线性分析模型

2.4.1多竖线核心筒非线性分析模型

2.4.2水平弹簧剪切刚度滞变模型

2.4.3竖向单元轴向刚度滞变模型

2.4.4多竖线单元模型刚度矩阵

2.5钢框架和核心筒间纵向连梁的非线性分析模型

2.6本章小结

第3章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3.1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拟三维分析模型

3.2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分析模型

3.3本章小结

第4章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

4.1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的研究

4.2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

4.3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

4.4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考核和对比分析

4.5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外钢框架-内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在我国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我们对这种混合结构体系的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落后于工程实践,还没有一套这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与安全保障体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展开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抗震设计方法奠定基础。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部分: 1.鉴于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相似的特点,参照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模型的基本思路,建立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二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并利用刚度等效的原则对混凝土核心筒进行了平面简化。 2.在分析混合结构中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连梁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的基础上,参考大型平面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程序DRAIN-2D中的模型以及有关核心筒的最新研究成果,合理的选取了这些构件的非线性分析模型。 3.在此平面二维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加入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之间的横向钢梁的空间约束作用,横向梁的这种空间效应可以用弹性的竖向弹簧和转动弹簧来模拟,本课题在考虑竖向弹簧作用的基础上,再考虑转动弹簧的作用,一建立了该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并合理考虑了横向梁的单元形式,即一端与混凝土核心筒铰接,另一端与钢框架刚接。 4.应用所建立的平面二维和拟三维分析模型,给出了该混合结构的平面二维及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在大型平面建筑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专用程序DRAIN-2D的基础上,编制了横向梁单元程序,并作为其中的一个新单元,用于该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5.文中还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了上述二维、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算例分析表明:采用考虑横向梁空间竖向和扭转约束作用的拟三维分析方法更合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