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6h】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国内外研究趋势

1.3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理论

2.1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2.2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3城市生态系统概述

2.3.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2.3.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2.3.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2.4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分析

2.5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内容和框架

2.6本章小结

第3章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3.1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总体评价

3.1.1生态足迹理论

3.1.2传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3.1.3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模型

3.2基于PSR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详细评价

3.2.1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模型

3.2.2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3.2.3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3.2.4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设计

3.2.5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3.3本章小结

第4章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案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4.1北京市生态环境现状

4.1.1北京市自然环境状况

4.1.2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4.1.3北京市生态环境现状

4.2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总体评价

4.2.1传统生态足迹分析

4.2.2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

4.2.3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北京生态安全等级划分

4.3基于PSR模型的北京市生态安全详细评价

4.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构成的威胁越来越明显,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安全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就目前国内外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来看,还没有一套广泛应用于判断生态安全与否的严格标准,对生态安全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了两种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态安全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可持续的状态,生态是否安全进行了评价,并且对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本研究选择了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北京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12年间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进行了计算,并对生态安全理论与研究方法在区域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分别利用生态足迹的传统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对北京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首先利用生态足迹传统模型,对北京市1996-2005年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之后,本论文以2000年北京市经济为例,依照投入产出模型思路,对北京市经济的最终需求、调出、出口以及积累各项的生态性土地占用及能源用地占用进行了计算,进一步分析了经济生产和环境影响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本研究利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详细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2001—2007年间北京城市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1996-2005年间,北京市人均生态赤字平均值达到了1.902hm2左右。三大产业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如下:第一、二、三产业的生态足迹分别为0.399hm2·人-1,1.802hm2·人-1,0.293hm2·人-1。从生态占用方式看,直接土地占用为0.362hm2·人-1,而间接占用土地生态足迹为2.17hm2·人-1。在城市生态安全的详细评价方面,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7年北京市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较大水资源压力和亟需改善的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