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粉末活性炭与高密度沉淀池联用处理低浊微污染水试验研究
【6h】

粉末活性炭与高密度沉淀池联用处理低浊微污染水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饮用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2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1.2.1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强化

1.2.2饮用水预处理

1.2.3饮用水深度处理

1.3课题研究背景及实际意义

1.4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1研究目的

1.4.2研究内容

第2章强化常规处理、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技术

2.1强化混凝处理技术

2.1.1强化混凝机理

2.1.2强化混凝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发展

2.2高密度沉淀池工艺

2.2.1工艺简介

2.2.2 工艺流程

2.2.3 工艺特点

2.3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

2.3.1高锰酸钾去除污染效果

2.3.2高锰酸钾氧化助凝效果

2.4活性炭吸附技术

2.4.1活性炭的基本特征

2.4.2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第3章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3.1试验原水

3.2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3.2.1小试试验装置简介与试验方案

3.2.2中试试验装置简介与试验方案

3.3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

3.3.1浊度分析

3.3.2 CODMn分析方法

3.3.3 UV分析方法

第4章粉末活性炭与污泥回流联用小试研究

4.1药剂对处理效果影响

4.1.1药剂对常规工艺除浊效果影响

4.1.2药剂对常规工艺除有机物效能影响

4.2产泥回流率对处理效果影响

4.2.1产泥回流率对出水浊度影响

4.2.2产泥回流率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

4.3高锰酸钾强化作用

4.3.1高锰酸钾投加量对浊度去除效果影响

4.3.2高锰酸钾投加量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

4.4有机污染物浓度对处理效果影响

4.4.1原水有机物浓度对产泥回流率影响

4.4.2有机物浓度对高锰酸钾强化作用影响

4.4.3有机物浓度对浊度去除效果影响

4.4.4有机物浓度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

4.5本章小结

第5章粉末活性炭与高密度沉淀池联用中试研究

5.1混凝剂最佳投量确定

5.1.1混凝剂投加量对浊度去除效果影响

5.1.2混凝剂投加量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

5.2 PAM最佳投量的确定

5.2.1 PAM投量对于沉后水浊度的影响

5.2.2 PAM投量对沉后水有机物的影响

5.3高密度沉淀池工艺处理效果

5.3.1污泥回流比对沉后水浊度影响

5.3.2污泥回流比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

5.4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的饮用水源普遍受到了污染,常规处理工艺对低浊度水处理效果不佳,也难以有效去除原水中有机物污染物。低浊微污染水的处理一直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近年来发展出来的强化混凝技术使得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以高密度沉淀池最具有代表性。 本研究课题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处理低浊度微污染原水,投加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形成联用处理工艺,并使粉末活性炭随回流污泥重新返回到处理系统的原水中,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及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氧化和助凝作用,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粉末活性炭与高密度沉淀池联用工艺的小试研究结果表明,改变产泥回流率能有效改善出水浊度和有机物去除效果:当产泥回流率为60%时,沉后水和滤后水浊度、LV254和CODMn的去除效果最佳。投加高锰酸钾能够产生良好的助凝作用,达到与采用污泥回流同样的处理效果;而在投加高锰酸钾的同时进行污泥回流,可进一步强化高锰酸钾的除浊效果,使得高锰酸钾的助凝除浊作用更显著,投加高锰酸钾也使得污泥回流的除有机物作用更佳。 采用粉末活性炭与高密度沉淀池联用工艺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聚丙烯酰胺投量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污泥回流比可以改善絮凝效果;而当污泥回流比超过该范围时,浊度和有机物去除效果则改善不明显;本研究的最佳聚丙烯酰胺投量为0.10mg/L,最佳污泥回流比为5%。粉末活性炭与高密度沉淀池联用工艺能够使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低浊微污染原水,粉末活性炭与高密度沉淀池联用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处理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