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并血栓形成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回顾
【6h】

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并血栓形成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回顾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冠状动脉瘤并血栓形成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同时回顾患儿临床资料,对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一步分析。  方法:资料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并血栓形成的患儿的住院资料,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辅助检查及临床资料等,同时在确诊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但无血栓形成的患儿中随机选取部分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时根据首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的血栓个数将病变组分为单个血栓(血栓个数=1)和多个血栓组(血栓个数>1)分为两个亚组。比较三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最终完成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分析。  结果:1.本研究中共收集KD冠状动脉瘤并血栓形成的患儿共57例,男女比例4.7:1。血栓出现的中位时间为17天(8~104天)。血栓共累及冠脉69支,其中出现在LMCA共19支(27.8%),而LAD共28支(40.6%),RCA共22支(31.7%),而LCX未发现有血栓形成。  2.病变组中有61%的患儿有心房或(和)心室增大,仅1例患儿左心舒张功能降低,但该影响会随着血栓测值大小的减小而恢复。14例患儿同时合并有少量心包积液。大多数病变组中二尖瓣及三尖瓣返流程度较轻,均无瓣膜重度返流情况。在亚组分析中,多个血栓组各冠脉测值均大于单个血栓组,主要表现在LMCA及LAD的测量值。同时,巨大冠状动脉瘤更容易并发多个血栓形成。  3.性别、总热程以及首次IVIG使用时间与KD并冠状动脉瘤并血栓形成有关。而WBC、PLT、ALB、GLB、AST、ESR、TT等实验室指标与血栓形成以及形成个数有关。同时,男性、总热程≥10天、首次IVIG用药时间≥10天则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论:  1.血栓形成的部位最常见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其次是右侧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未见有血栓形成。81%的患儿血栓出现在单支冠脉中,仅有2例患儿出现3支冠脉均受累的情况。本研究中血栓形成的患儿均为中型冠状动脉瘤或巨大型冠状动脉瘤。  2.多个血栓组各冠脉测值均大于单个血栓组,主要是对于LMCA及LAD组测值大小有关,RCA内径测值大小与血栓形成的个数无明显关系。巨大冠状动脉瘤更容易并发多个血栓形成。  3.男性、总热程≥10天、首次IVIG用药时间≥10天则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中后者表现出更高的血栓发生风险。

著录项

  • 作者

    雷丹;

  •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儿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晓云;
  • 年度 202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川崎病,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