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PO审计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研究——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例
【6h】

IPO审计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研究——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审计报告作为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后发表的书面意见,是预期使用者进行决策投资的关键依据。虽然审计报告可以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但由于传统审计报告的标准化,导致广大投资者难以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且由于近年来频发的财务造假事件,使得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信心逐渐降低。而2017年实施的新审计报告在其中增设了关键审计事项段,使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可以从审计报告中获取到更多有用信息,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事项及采取的审计应对措施。然而,当前学者对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上市后的年报审计,IPO审计作为企业上市前的重要步骤,其准则的执行情况却少有人关注。而在当前IPO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研究IPO审计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未来IPO制度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完善的基础。  因此,本文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例,手工整理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在科创板注册生效的190家公司的招股意向书及其附录,阅读关键审计事项段,对其披露特征展开了分析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关键审计事项存在缺少披露要素的情况,如缺少事项子标题、适用期间、索引及确认原因等,披露的类型高度集中于收入确认和资产减值类事项,超过90%的公司都将收入确认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之一,且在非四大所中,收入确认及资产减值类事项几乎成为了必选项目;在披露期间上,绝大部分为合并期间披露的形式,但其审计应对却未体现期间差异性,而对不适用相关准则的期间,自主披露意愿不强;披露的审计应对内容有模板化趋势,甚至天健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同公司的审计报告中出现高度重复的内容。  本文针对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首先完善相关准则,在事项子标题、结论性评价等做出进一步细化要求,其次要建立专门的披露平台及标准化披露方式,为分析关键审计事项提供数据基础,然后通过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教育和行业学习,提高职业质量和事务所声誉,进而提升披露的信息价值和可信度,最后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严格的监管制度作为事后反馈,保证准则实施的效果。

著录项

  • 作者

    赵辰阳;

  •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审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凡林;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IPO审计,关键审计事项,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