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影响研究
【6h】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伴随“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和央行本币互换规模的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近年来,投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有增不减,特别是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背景下,人民币资本外流风险、汇率波动风险、金融制裁风险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发展,减缓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已完成概念研发、系统搭建、内部测试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目前已进入零售场景的试点阶段,且即将进一步展开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的试点工作。  当前全球已有三十余家中央银行推出了数字货币研发计划,其中大部分致力于研究应用于银行间清算的央行数字货币,同时探究在跨境支付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领域将是一大研究重点。  本文基于此研究重点,选取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后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可能影响这一研究方向,通过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和人民币跨境支付发展现状的系统性总结,借助货币金融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网络外部性、金融市场发展、货币体系、技术优化四个视角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之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而后针对这四个视角的影响分别选取衡量指标,并截取2012至2020共108个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月度数据,先后建立了最小二乘估计(OLS)、广义矩估计(GMM)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最后选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带来的人民币网络外部性扩张、金融市场发展、货币政策优化、支付清算体系优化,将会正向促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发展;第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带来的货币供求变化将会增加人民币跨境支付发展的不确定性;第三,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带来的人民币网络外部性扩张对人民币跨境支付发展的贡献作用最大,其次是金融市场发展、货币深化。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  在研究视角上,本文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金融属性,分别从网络外部性、金融市场发展、货币体系、技术优化这四个视角探究其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可能影响,并针对不同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独特性。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规模月度(108个月)数据,以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Y)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滞后一期(Ly)等9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通过VAR模型实证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对人民币跨境支付发展带来的可能影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