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行山区乡村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易县、涞源县为例
【6h】

太行山区乡村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易县、涞源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人口迁移

1.2.2 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素

1.2.3 面板数据模型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研究方法

2 生态足迹理论

2.1 生态足迹

2.2 生态足迹的相关概念

2.2.1 生物生产性土地

2.2.2 均衡因子

2.2.3 全球公顷(gha)

2.3 生态足迹的基本假设

2.4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3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3.1.1自然地理条件

3.1.2社会经济条件

3.2 数据来源

4 研究区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4.1 研究区生态足迹计算

4.2 研究区生态足迹时空变化

4.2.1 人均生态足迹变化

4.2.2 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变化

4.2.3 人均林地生态足迹变化

4.2.4 人均草地生态足迹变化

4.3 本章小结

5 研究区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选取

5.1.1 社会经济因素

5.1.2 自然因素

5.1.3 政策因素

5.1.4 变量分析

5.2.1 面板数据模型介绍

5.2.2 面板数据模型构建

5.3.1 F检验和Hausman检验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6.2.1 政策建议

6.2.2 创新点

6.2.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山区乡村人口大规模迁往城镇,乡村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应地,山区生态压力也随之受到影响。其中,大量年轻劳动力析出可能导致乡村人类活动显著下降。然而,人口迁出后,山区生态环境如何变化,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对山区生态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及如何定量刻画这一影响尚未明晰。本文选取太行山区北段易县和涞源县作为典型案例区,基于2000-2016年研究区实地调研数据,分别从时间、空间角度分析了太行山区人均活动强度的变化,从农户家庭特征、收入水平、政策等方面选择影响因子,运用面板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各影响因素对人均活动强度(生态足迹)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1)人均生态足迹变化:2000-2016年,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了24.8%,下降速度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增加了7.4%,在低、中、高海拔地区,分别呈减少、增加和增加的趋势;人均林地生态足迹下降幅度为43.9%,低海拔地区人均林地生态足迹减少幅度最大,中海拔地区下降幅度最小;人均草地生态足迹下降了24.0%,低海拔地区人均草地生态足迹减少幅度最大,中海拔地区下降幅度最小。  (2)人均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家庭常住人口、劳动力占比和人均收入分别在1%、5%和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人均生态足迹有负向影响;自然因素中的海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人均生态足迹有正向影响;政策因素中的封山育林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对人均生态足迹均为负影响,且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本研究对合理引导乡村人口迁移及乡村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胡敏悦;

  •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
  • 学科 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兴媛;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乡村人口迁移,生态足迹,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