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智库涉华互联网治理议题设置研究(2010-2019)
【6h】

美国智库涉华互联网治理议题设置研究(2010-2019)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中国互联网治理研究

1.3.2美国智库研究

1.4 研究方案

1.4.1创新点

1.4.2 理论基础

1.4.3 研究对象

1.4.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美国智库涉华互联网治理议题的设置归类

2.1 智库文本总体概况

2.1.1 文本篇数统计

2.1.2 出版物文本类型统计

2.2 议题分布及主要观点

2.2.1 议题分布情况

2.2.2 议题主要内容

2.3 议题变迁情况

2.4 各智库议题设置情况及侧重点

2.5 议题态度立场

2.5.1 议题态度立场的描述性分析

2.5.2 议题态度立场的相关性分析

2.6 议题设置专家结构

3 美国智库涉华互联网治理议题的设置策略

3.1灵活调控议题时长,关键点引导外界关注

3.1.1 设置阶段性短期议题,增强显著性

3.1.2 设置固定长期性议题,保持关注度

3.2 铺垫背景,提升议题与外界的关联性

3.2.1 社会关联性维度:打造与国际社会的关联风险

3.2.2 情感关联性:映射恐惧构建公众情感认同

3.3 单一呈现,构建人物与行动的属性标签

3.3.1 互联网人物事件的意识形态标签

3.3.2 中国会联网发展动因的政治化标签

3.4 话语修辞,配合框架建构议题图景

3.4.1 冲突框架:对抗式解读中国互联网发展

3.4.2 威胁框架:浸润话语修辞描绘不确定性

4 美国智库涉华互联网治理议程与政策议程的互动

4.1 政策战略参谋者:为政策发布提供智力支撑

4.2 政策议程推动者:推进国内涉华政策合法化

4.3 政策解读阐释者:论证现行政策的合理性

4.4 政策背书游说者:助推美国互联网霸权倡议

5 美国智库涉华互联网治理议题的中国应对之道

5.1设置针对性议题,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5.1.1精细选择,提升议题的设置精准度

5.1.3 延展范围,提升议题的国际输出能力

5.2 打造新型智库建设,构建智库协同联动生态圈

5.2.1集中力量培养人才,铸造全球互联网治理一流智库

5.2.2 整合智库渠道资源,实现中国智库内部的协同联动

5.2.3 增强全球眼光,积极开展对美问题的理论研究

5.3 加强中美智库深度交流,及时追踪西方观点

5.3.1 积极开展智库外交,增进智库战略互信

5.3.2 密切留意美国智库最新动向,保持高度关注

5.4 增进智库、政府、媒体三方的良性互动

5.4.1 建构中国“旋转门”,实现政府互动长效化

5.4.2 深化智媒合作,“借船出海”塑造思想影响力

5.4.3 必要时,主动回击涉及国家形象的过度污名化

6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智库作为美国的外脑,在涉华互联网治理议题设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对美国16家智库近十年(2010-2019)公开网络出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美国智库最为重视中国互联网治理的技术、安全领域,主要设置了十大议题,议题设置强度有增加之势。各家智库的关注侧重点和设置强度略有不同,但整体议题立场偏负面,具有较浓意识形态色彩;形成了较固定的议题设置专家团队。议题设置策略方面,美国智库共设置了四大策略:灵活调控议题时长,关键点引导外界关注;铺垫背景,提升议题与外界的关联性;选择性呈现,构建事件人物的专属标签;话语修辞,配合框架建构议题图景,进而建立了从议题筛选到议题建构的完整框架。智库议程与美国政策议程互动频繁,发挥着自身设置效果。对此,中国在互联网治理领域,需要在把握美国智库议题设置规律基础上,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设置针对性议题,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新型智库建设,构建智库协同联动生态圈;加强中美智库深度交流,及时追踪西方观点;增进智库、政府、媒体三方的良性互动。

著录项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