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翻译中的科学隐喻研究:跨语言翻译实践的探讨》(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
【6h】

《翻译中的科学隐喻研究:跨语言翻译实践的探讨》(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Chapter One Project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1.2 About the Author

1.3 About the Source Text

1.3.1 Content of the Source Text

1.3.2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1.4 Motivation and Significance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2.2 While-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3.1 Analysis of the Text

3.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3.2.1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Nominalization

3.2.2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Long Complex Sentences

3.3 Peter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Translation of Nominalization

4.1.1 Converting Abstract Nouns to Verbs

4.1.2 Converting Noun Phrases with High Information Density to Clauses

4.2 Translation of Long Complex Sentences

4.2.1 Cutting Sentences with Various Clauses

4.2.2 Recasting Sentences with Complicated Logical Relation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Reflections

5.2 Limitations

参考文献

致谢

Appendix Ⅰ

展开▼

摘要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丰富人类语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对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加深,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隐喻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进而出现了对各类语篇中隐喻翻译的研究。由英国学者MarkShuttleworth所撰写的《翻译中的科学隐喻研究:跨语言翻译实践的探讨》一书即是对科学语篇中隐喻翻译的研究。  本篇翻译报告以该学术文本中的第三章为源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源文本中频繁出现名词化和长难句现象,加大了翻译的难度。根据名词化的意义功能和长难句的结构类型,笔者对翻译难点进行了归纳:一是抽象名词和信息密度较高的名词化结构的翻译;二是包含多种从句以及含有复杂逻辑关系的长难句的翻译。鉴于此,笔者决定以Peter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采用转换法、切分法和重组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本篇翻译报告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翻译任务简介,主要介绍了作者、作品、源文本的内容特点以及翻译动机与意义;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译中分析及译后校对;第三部分为理论运用,通过文本分析、翻译难点描述,笔者决定以交际翻译理论来指导本次翻译实践;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主要分析了译者如何解决名词化和长难句所带来的翻译困难;最后一部分则是对本次学术翻译实践的总结反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