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一个真实世界的多中心前瞻性登记研究
【6h】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一个真实世界的多中心前瞻性登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言

1.1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1.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3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1.4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

1.4.1静脉溶栓

1.4.2血管内再通治疗

1.5机械取栓装置

1.5.1第一代取栓装置

1.5.2新一代取栓装置

1.6目前国内研究现状

1.7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方法与材料

2.1研究对象

2.1.1纳入标准

2.1.2排除标准

2.2数据采集

2.2.1各研究中心编号

2.2.2各研究中心入组患者编号

2.2.3研究人群基线资料

2.2.4疗效性结局指标

2.2.5安全性结局指标

2.3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2.3.1研究方法

2.3.2研究步骤

2.3.3技术路线图

2.4统计分析

3.结果

3.1人口统计学资料

3.1.1本研究入组病例筛查过程

3.1.2本研究患者基线资料

3.2结局指标资料

3.2.1疗效性结局指标资料

3.2.2安全性结局指标资料

3.3术后90天mRS 0~2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讨论

4.1患者人口学统计资料的分析

4.2患者术后90天良好预后的主要结局指标分析

4.3影响患者术后90天良好预后的多因素结果分析

4.4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

附录1:英文缩略词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血管内治疗已被多项临床随机试验证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的有效再通手段。但是在真实世界中,目前我国尚缺乏大宗病例的综合性数据分析和比较,患者术后短期和长期的整体预后尚不明确。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并非每个卒中中心均有条件通过多模影像学检查精确评估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不匹配,严格地筛选合适的血管内治疗病例。  目的:进一步探讨在真实世界中,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影响患者良好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再通治疗提供更多真实世界的数据,对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的注册登记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广东省内六家医院的神经内/外科或卒中中心,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共纳入237例接受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本研究的主要疗效性结局指标是术后90天mRS0-2分,次要指标为:术后责任血管良好再通(mTICI2b/3级),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术后7天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术后90天卒中复发。安全性结局指标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aSIC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术后90天内死亡率。mRS0-2分是指患者功能独立指标,颅内出血分型是根据Heidelberg出血分类来定义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来探讨患者术后90天mRS0-2分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7岁(范围为26到92),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42.7%达到了功能独立(mRS0-2分),13.7%发生SICH,术后3个月的死亡率为26.2%。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80岁[OR(95%CI)5.11(1.40-16.67),P=0.014],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8[OR(95%CI)4.82(1.70-13.72),P=0.004]和SICH[OR(95%CI)10.21(1.08-97.00),P=0.043]具有统计学意义,是患者功能独立的风险因素。而术后mTICI2b/3级[OR(95%CI)0.12(0.02-0.64),P=0.014]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它与术后90天良好功能结局具有正相关关系。  结论:1.在真实世界中,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2.在真实世界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患者SICH的发生率较临床随机试验高,但总体来说是获益的;  3.影响血管内治疗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包括高龄、SICH及术后24小时较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可能的保护性因素为术后主要责任血管的良好再通(mTICI2b/3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