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青城山道教研究
【6h】

宋代青城山道教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难点与意义

第一章 青城山道教渊源

第一节 作为道教圣地的青城山

一、青城山的神仙传说

二、天师道的祖庭

三、道教的第五大洞天

第二节 宋代以前青城山道教的发展概况

一、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二、隋唐至五代

第二章 宋代青城山道教的基本情况——宫观、道士、道派

第一节 宋代青城山道教的宫观

第二节 宋代青城山道教的道士

一、北宋道士

二、南宋道士

三、道书、小说中记载的青城山道士

四、青城山道士的数量问题

第三节 宋代青城山道教的道派

一、天师道

二、上清派

三、北帝派地祇宗

四、太乙派

五、清微派

第三章 宋代青城山道教的特色内涵

第一节 青城山丹道传承

第二节 青城山道教易学

第三节 青城山道教艺术

第四节 青城山特殊群体——隐士

一、隐士的定义与分类

二、青城山的儒士型隐士

三、青城山的道士型隐士

第四章 宋代朝廷与青城山道教的联系

第一节 北宋朝廷与青城山道教的联系

一、北宋前期

二、北宋中期

三、北宋后期

第二节 南宋朝廷与青城山道教的联系

一、南宋前期

二、南宋后期

第五章 宋代士大夫及民众与青城山道教

第一节 蜀籍士大夫与青城山道教

一、观光游览型

二、亲密熟知型

三、名人效应型

第二节 非蜀籍士大夫与青城山道教

一、治蜀名臣与青城山

二、个案研究

第三节 民众与青城山道教

一、民间集会

二、青城山道教对二郎神身份的争取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资料(道教类古籍单列,其余以经史子集分类胪列)

二、今人著作

三、期刊与学位论文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第五大洞天,在道教名山体系中地位显赫。本文主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文献学、宗教学、文学等方面对宋代青城山道教的具体发展情况作了深入研究。详细阐述了宋代青城山道教与朝廷、士大夫以及民众的联系,展示了宋代青城山道教的基本面貌和特色内涵,考察了青城山道教在宋代的地位和影响。  论文第一章概述青城山道教渊源。从两个面向去论述宋以前青城山道教的发展:从青城山与道教的联系入手,青城山的自然环境与神仙传说以及早期道教在蜀中的发展,并逐渐奠定青城山在道教名山中的地位;另外对宋以前青城山道教的发展历程进行必要的梳理,为本文的宋代青城山道教研究提供背景分析和青城山道教的地位进行纵向比较。  第二章详细阐述宋代青城山道教的基本情况。首先还原青城山道教宫观的具体情况;其次论述各种文献中囊括的宋代青城山道士,还原青城山道士群体的面貌;最后讨论两宋青城山道教所传承和盛行过的道派发展情况。  第三章论述宋代青城山道教的特色内涵。从青城山的丹道传承、道教易学、道教艺术和特殊群体(隐士)四个部分去分析和探讨青城山道教文化的独特性,考察青城山道教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影响。  第四章分析两宋朝廷和青城山道教的联系。从宋朝历任皇帝对道教所采取的重要政策的影响,以及朝廷直接与青城山道教发生的联系入手,以此考察青城山道教在宋代官方层次中的发展历程和地位。  第五章分析宋代士大夫及民众与青城山道教的联系。从蜀籍士大夫和非蜀籍士大夫的角度,考察他们对青城山的认知与情感;从民众与青城山道教的关系,探究道教与民间社会和信仰的交融。

著录项

  • 作者

    张玲;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暨南大学;
  • 学科 中国史;宋元明清文化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灿鹏;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宋代时期,青城山,道教,道士;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