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溃败中招魂:经济改革时代的文学辩证法——从小说《那儿》出发
【6h】

在溃败中招魂:经济改革时代的文学辩证法——从小说《那儿》出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1. 《那儿》:在文学问题与现实问题之间

2. 现有研究,及其问题取向

2.1 人物/艺术形象研究

2.2 题材类型和主题内涵研究

2.3 论争:“底层”如何可能?“纯文学”还是“新左翼”?

3. 新的进路:社会史视野

4. 论文框架设计介绍

第一章 一种历史进程的动力学

第1节 《那儿》:作为文学的位置

第2节 《那儿》:历史运动的想象图谱

第二章 改革——“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第1节 神圣回忆:共和国的工业奠基

第2节 积弊丛生:1992年前夜的国企困局

第三章 溃败——“咱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第1节 改革再启:国有企业的“阵痛”转型

第2节 抛入底层:溃败在社会中的现实纹理

第四章 招魂——“为各人应得的,归于各人”

第1节 意识形态失灵

第2节 幽灵到场

第3节 经济改革时代的“马克思时刻”

1. 德性:作为愿望的“应然”现实

2. 新的范式:人,劳动,尊严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曹征路的小说《那儿》自2004年发表后,一度引起国内文学批评界相当激烈的论争。在这场论争中,不同立场学者们的观点交锋,不约而同都指向了对学术史和思想史的梳理。对史的梳理,也就意味着,人们对自身既有现实认知的某种调整。而小说《那儿》,正是撬动人们现实认知和历史认知的一个思想契机。当《那儿》介入到史的梳理工作中时,这个文学文本也就“越出”了文学问题的范畴,径直关联出自身作为一个现实问题的状况:《那儿》不仅要反映现实,还要干预现实,进而参与整合历史运动的走向。这样,介在文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之间的《那儿》,自然就被赋予了充满历史运动紧张感的属性——社会性。这一社会性,为《那儿》的故事肌理筑成一个同构于外部历史运动的辩证法理路,使得《那儿》在面对自身的文学问题状况时,以“自反”的辩证性姿态,涤荡、革新当下日渐衰颓的文学创作局面。这是《那儿》在自己时代的历史运动进程中,演绎的文学辩证法。要考察这一深具文学史转向意义的文学辩证法,就需要采取一种别异于常规审美分析的研究方法,深掘《那儿》故事肌理中深嵌的、构成其现实问题属性的“史”的意义——内嵌在其文本故事肌理中的现实社会历史的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那一可被称作“社会史”的人类历史运动图谱。从此种问题意识出发,本文将取用新近出现的“社会史视野”这一思考进路,循照“文学问题—现实问题—历史纵深—文学问题”这样一个总体研究框架,聚焦于“历史动力机制”、“现实经验感觉”、“内心意义依据”、“精神辩证运动”四个关键性的问题范畴,以类似人类学“民族志”式的“深描”笔法,通过对《那儿》小说的故事肌理展开基于“社会史/社会学/精神史”范式的学术考察,去折返、捕捉、描画《那儿》故事连带出的繁杂的社会史状况,通由此种研究,进而去理解、阐释、判断《那儿》在当下文学史-思想史中的独特位置。这个位置,表征为《那儿》这一处在文学问题与现实问题之间的文本,乃蕴蓄了“文学辩证法”的历史势能,预将为当下文学的总体思考范式,带来深具突破性和变革性的转机。

著录项

  • 作者

    符书华;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暨南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姚新勇;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小说作品,文学辩证法,社会性,社会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