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考虑水-饱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水下隧道地震响应解析分析
【6h】

考虑水-饱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水下隧道地震响应解析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陆地隧道地震响应研究现状

1.2.2 水下隧道地震响应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路线

1.4 创新点

2 水下隧道场地弹性波场的基本理论

2.1 水下场地波动方程

2.1.1 理想流体的波动方程

2.1.2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波动方程

2.1.3 单相介质波动方程

2.2 水下场地中各介质中势函数、应力和位移关系式

2.2.1 直角坐标系

2.2.2 柱坐标系

2.3 隧道衬砌外表面动力响应指标

2.4 小结

3 水下无衬砌隧道地震响应解析解

3.1 引言

3.2 场地模型

3.3 边界条件

3.4 场地的波场分析

3.4.1 自由场波场

3.4.2 散射波场

3.5 问题的解

3.6 位移与应力计算

3.7 比较分析

3.7.1 P1波入射

3.7.2 SV波入射

3.8 水下无衬砌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3.8.1 P1波入射

3.8.2 SV波入射

3.9 小结

4 无滑移界面水下隧道地震响应解析解

4.1 引言

4.2 场地模型

4.3 边界条件

4.4 场地的波场分析

4.4.1 自由场波场

4.4.2 散射波场

4.5 问题的解

4.6 位移与应力计算

4.7 比较分析

4.7.1 P1波入射

4.7.2 SV波入射

4.8 无滑移界面水下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4.8.1 P1波入射

4.8.2 SV波入射

4.9 小结

5 含滑移界面水下隧道地震响应解析解

5.1 引言

5.2 场地模型

5.3 边界条件

5.4 场地的波场分析

5.4.1 自由场波场

5.4.2 散射波场

5.5 问题的解

5.6 位移与应力计算

5.7 比较分析

5.7.1 P1波入射

5.7.2 SV波入射

5.8 含滑移界面水下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5.8.1 P1波入射

5.8.2 SV波入射

5.9 小结

6 浅海沟下伏隧道地震响应解析解

6.1 引言

6.2 场地模型

6.3 边界条件

6.4 场地的波场分析

6.4.1 自由场波场

6.4.2 散射波场

6.5 问题的解

6.6 位移与应力计算

6.7.1 P1波入射

6.7.2 SV波入射

6.8 浅海沟下伏海底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6.8.1 P1波入射

6.8.2 SV波入射

6.9 小结

7 水下双层衬砌隧道地震响应解析解

7.1 引言

7.2 场地模型

7.3 边界条件

7.4 场地的波场分析

7.4.1 自由场波场

7.4.2 散射波场

7.5 问题的解

7.6 位移与应力计算

7.7 比较分析

7.7.1 P1波入射

7.7.2 SV波入射

7.8 水下双层衬砌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7.8.1 P1波入射

7.8.2 SV波入射

7.9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朱赛男;

  •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学科 岩土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赵成刚,李伟华;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X14U45;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