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协调衔接机制研究
【6h】

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协调衔接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1.2.2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3.3创新点

第2章 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衔接的基本理论

2.1 监察权的性质

2.1.1监察权属性的学说争议

2.1.2监察权的属性

2.2 司法权的内涵及其属性

2.2.1司法权的内涵

2.2.2司法权的属性

2.3 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的比较

2.3.1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的相同点

2.3.2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的不同点

2.3.3 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的协调衔接

2.4 小结

第3章 监察机关的调查权

3.1 监察机关调查权的性质

3.1.1党纪调查性质

3.1.2政纪调查性质

3.1.3刑事调查性质

3.2 监察机关的调查措施

3.2.1强制性调查措施

3.2.2非强制性调查措施

3.2.3限制自由调查措施

3.2.4技术调查措施

3.3 小结

第4章 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协调衔接

4.1 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关系

4.1.1监察监督与检察监督的区别

4.1.2相互协调配合关系

4.1.3相互监督制约关系

4.2 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工作协调衔接机制的构建

4.2.1工作配合协调衔接机制的构建

4.2.2案件移送协调衔接机制的构建

4.2.3强制措施协调衔接机制的构建

4.2.4证据适用协调衔接机制的构建

4.3 小结

第5章 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的协调衔接

5.1 证据适用的协调衔接

5.1.1监察证据适用的争议

5.1.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

5.1.3不可靠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

5.2 出庭作证的协调衔接

5.2.1作证的启动

5.2.2作证的身份

5.3.3作证的方式

5.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我国监察制度改革过程中,监察制度如何与司法制度衔接成为关键问题,如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对我国监察机关进行了考察,在充分了解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新监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研究。本文整体而言,主要围绕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的协调衔接机制进行研究,在逻辑上采用递进的方式对监察制度层层展开。  本文由5章构成,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协调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监察权学说争议及其属性的分析,第二方面主要是对司法权的内涵与属性的分析,第三方面主要是对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而对二者的协调衔接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监察机关调查权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监察机关调查权的性质,包括党纪调查、政纪调查、刑事调查等性质。第二方面是对监察机关的调查措施的分析,主要分为强制性调查措施、非强制性调查措施和技术调查措施。第四部分是对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协调衔接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关系,包括监察监督与检察监督的区别,以及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第二方面是关于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协调衔接机制的构建,包括工作配合、案件移送、强制措施和证据适用四种机制。第五部分是对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的协调衔接进行分析,主要分为证据适用和出庭作证两个方面。在证据适用方面,分析证据适用的争议,以及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在出庭作证方面主要从启动、身份和方式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笔者在分析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程序操作方面提出了大胆建议。主要包括在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建立相互协调配合和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以及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协调衔接机制的构建等内容。

著录项

  • 作者

    王保举;

  •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 学科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范春莹;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监察制度,司法制度,递进方式,协调机制;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3:5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