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去杠杆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行业差异性分析--基于中小板“信息业”和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6h】

去杠杆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行业差异性分析--基于中小板“信息业”和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思路

1.2.2研究方法

1.3论文结构和可能创新点

1.3.1论文结构

1.3.2可能创新点

1.3.3不足之处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融资理论介绍

2.1.1 MM定理

2.1.2 静态权衡理论及优序融资理论

2.2 融资效率的定义

2.2.1国外相关文献

2.2.2国内相关文献

2.3融资效率的测量

2.3.1国外相关文献

2.3.2国内相关文献

2.4融资效率影响因素

2.4.1国外相关文献

2.4.2国内相关文献

2.5文献评述

3.去杠杆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3.1 去杠杆的背景

3.2去杠杆历程

3.2.1 2015年——2016 年结构性转移杠杆阶段

3.2.2 2016年——2017 年金融部门去杠杆阶段

3.2.3 2017年——2018 年非金融部门去杠杆阶段

3.3去杠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4.中小板不同行业融资特征分析

4.1中小板不同行业杠杆率变化情况

4.2中小板不同行业融资期限分布情况

4.3 中小板不同行业融资费用状况

4.4 中小板不同行业融资渠道分布

5.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行业差异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方法的介绍

5.1.1DEA数据包络分析

5.1.2 Malmquist 指数模型介绍

5.2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5.3投入、产出指标的构建

5.3.1 投入指标的选择

5.3.2产出指标的选取

5.4实证结果及分析

5.4.1静态DEA总体效率分析

5.4.2 融资效率动态分析

6.“信息业”和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6.1 Tobit模型介绍

6.2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6.3 实证模型分析

6.4 回归结果及分析

7.结论和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小企业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中小企业“经营难、融资难”问题有所加剧。不断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是中国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通过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然是中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制度发展不健全、缺乏抵押品等自身原因和银行系统贷款对企业规模的歧视、贷款程序的繁琐、信用甄别的欠缺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路很不顺畅。而随着经济发展,为了适应中国现有发展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2015年中央财经小组提出供给侧改革,其中的核心环节“去杠杆”对于本身融资较困难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加重“融资难”以及融资后的企业运营的问题,根据行业的不同,对融资效率的影响是否会不同呢,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通过对2012年-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和“信息业”财务报表中的融资渠道、费用、期限等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比了解行业间的差距,制造业在融资渠道、费用等均优于“信息业”。其次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进行静态和动态实证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中“信息业”融资效率普遍高于制造业,最后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融资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信息业”中企业规模对融资效率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是制造业企业规模和融资效率负相关,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分析,为了更好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金融中的作用,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本文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融资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