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连通性与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分析--以四川省三州为例
【6h】

生态连通性与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分析--以四川省三州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内容

1.3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3.1研究区概况

1.3.2数据来源

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研究方法

1.4.2技术路线

1.5创新点与不足

1.5.1可能的创新点

1.5.2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概念界定

2.1.1生态连通性

2.1.2农户生计资本

2.1.3耦合协调度

2.2相关理论

2.2.1景观生态学理论

2.2.2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2.2.3耗散结构理论

2.3国内外研究进展

2.3.1生态连通性研究进展

2.3.2农户生计资本研究进展

2.3.3生态环境与农户生计协调评价方法研究

2.3.4文献述评

2.4生态连通性与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发展机制

3 生态连通性分析

3.1生态连通性分析方法

3.1.1生态连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3.1.2生态连通性分析的目标

3.2生态源地的选取

3.3生态连通性指标体系构建

3.3.1地形水文准则层

3.3.2生态环境准则层

3.3.3开发利用强度准则层

3.4生态连通性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测度

3.4.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2生态阻力面的识别

3.4.3最小累积阻力的计算

3.5生态连通性评价

4 农户生计资本分析

4.1农户生计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4.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生计资本水平测度

4.2.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2农户生计资本的测度

4.3三州生计资本评价

4.3.1农户生计资本时序特征

4.3.2农户生计资本的空间特征

5 生态连通性和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性分析

5.1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

5.1.1耦合度模型的构建

5.1.2耦合协调度模型

5.2生态连通性和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分析

5.2.1生态连通性和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度的时序变化特征

5.2.2生态连通性和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度的空间变化特征

5.3生态连通性和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分析

5.3.1生态连通性和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的时序变化特征

5.3.2生态连通性和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变化特征

5.4生态连通性与农户生计资本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结论

6.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四川省三州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人地矛盾突出。关于该地区生态资源的协调利用以及农户生计改善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客观评价了三州地区生态连通性、农户生计资本水平以及初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本研究基于生态阻力视角,利用2010-2015年社会经济、土地利用以及调研资料,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其一,构建生态连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评价三州地区的生态连通性;其二,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加权模型分析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及空间分布;其三,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分布,采用相对发展度模型尝试探讨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主要结论如下:(1)在生态连通性评价方面,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5年,四川省三州地区整体生态连通性较强且呈现增强趋势。低阻力值区域广泛分布,在地理上形成了三州地区的生态保护屏障,对四川省三州地区的生态环境起调节与保护作用,需要保持并加强保护;高阻力值区有4个且集中分布,该区域受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较大以及自身存在生态退化现象。(2)在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方面,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三州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差异不大且呈上升趋势;在空间格局上,各州生计资本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各县域生计资本等级的变化范围和幅度较大,三州地区处于低生计资本水平等级的县域范围明显缩小,且逐渐升级为中等生计水平等级的区域,处于较低生计资本水平等级的县域范围缩小并转变为较高和高生计资本水平等级的区域。(3)生态连通性与农户生计资本相互关系研究方面,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三州地区生态连通性与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各县域生态连通性与农户生计资本两个系统之间耦合度水平不高,耦合协调度仍处在过渡调和阶段,濒临衰退;在空间格局上,各协调阶段的县域集中分布,圈层结构明显;两者相对发展状况呈“倒三角”态势,生计滞后生态环境型县域占据较大比例,主要是由于①四川三州地区社会经济基础差、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农户生计水平较低;②生态环境的发展对提高农户生计水平的力度不足,主要是因为未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实现绿色转型造成的。  本文主要贡献在于:创新地从地形水文、生态环境以及开发利用强度三个层面构建生态连通性的指标体系,将最小阻力模型引入生态连通性指数的计算,从完成对生态环境的评价,这是对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的一个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