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
【6h】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科学

第三章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综述

第四章 土地利用双向约束分析

第五章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及潜力分析

第六章 合肥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证研究

第七章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策研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显著,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城市化、工业化是当前发展的主要进程。与此同时,发展中的各类难题也日趋凸显。生态平衡、资源稀缺、政策环境等约束条件下的城市土地的利用问题亟待研究。纵观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举措,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无疑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相对稀缺与城市发展对土地巨大需求矛盾的重要对策。整理分析以往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现有文献大都是理论或技术方法的研究,而对现实深度关注和针对性研究相当不足,表现为不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方案措施多为无的放矢,实践中的参考意义不大。总体而言:理论探讨的比较多,实践分析尚显不足;静态分析比较多,动态过程研究尚属空白;总体研究多,案例研究少;面上分析多,针对性研究少。
   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涵盖经济、生态、资源、行政、监管和社会的大系统出发,深入分析了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系统性问题。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与土地利用开发相关的理论,为后续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奠定理论根基。紧接着采用比较研究方法,考察分析国外土地节约集约研究状况,并结合国内研究现状,找准理论突破点。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分析土地开发利用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并使用纳什均衡理论分析用地企业的均衡问题,而且重点研究了地方政府与土地使用者间的“双向约束”机制。再次,针对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采用功效函数法评价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并分析研究了评价指标的选取标准、抽取方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使用土地利用潜力测算法分析了土地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后,使用实证研究法,针对性地分析了安徽省合肥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并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应对策略。
   本文的主要贡献:
   一、运用多学科交叉分析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突破传统的单一学科研究方法,综合了经济学、地理科学、规划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分析研究对象。研究得出,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应从多方面加以分析,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构建多维控制体系,并逐步构建一门新的学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科学。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双向约束机制”的引入,搭建了理论研究到实践运作的桥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只是土地规划设计问题,还应当深入分析规划前后影响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因素。本研究运用博弈论、契约理论分析土地开发利用流程中多方主体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并构建了地方政府和用地单位间的“双向约束机制”,深入分析土地规划后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
   三、构建完整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潜力分析体系,综合研究了土地利用的短期使用和长期开发问题。土地节约集约开发不应只包括利用效果的评价,还要加强土地利用的潜力分析。本文将评价研究与潜力挖掘相结合,以合肥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实证分析对象,综合评价土地开发效益。
   四、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新的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策。依据分析结果,从理念、规划、机制、决策和发展模式等角度提出了创新性改进对策,为后续的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