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盗版行为中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基于心理冲突的双决策模型
【6h】

盗版行为中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基于心理冲突的双决策模型

代理获取

目录

盗版行为中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基于心理冲突的双决策模型

展开▼

摘要

盗版已经成为全球(尤其是中国)软件使用中一个重要问题。先前针对盗版软件使用行为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种理论视角:(1)威慑理论(General Deterrence Theory,GDT)侧重于分析人们对惩罚的担心对其盗版行为的影响;(2)道德决策理论(Ethical Decision-making Theories)则认为人们基于盗版行为对他人可能带来的影响来决定是否实施盗版行为的,即利他主义(Altruism);(3)理性决策理论(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Theories),诸如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则认为人们根据盗版行为为自己带来的收益和损失作为决策的基础,即利己主义(Egoism)。尽管这些不同的视角给我们带来很多具有启发性的结论,先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两个重大的理论缺陷:(1)缺乏对不同理论视角进行整合分析;(2)缺乏运用权变(Contingency)思维对先前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未能对理论的适用条件给出明确的指示。
   为了弥补第一个理论缺陷,该文提出三种方法以整合上述的三种理论视角:(1)平行整合(Parallel Integration)将威慑过程,道德决策过程以及理性决策过程视作影响盗版行为的三种平行机制;(2)顺序整合(Sequential Integration)则关注三种机制的发生顺序,具体而言,该文认为威慑过程将先于道德决策过程与理性决策过程,道德决策过程又将先于理性决策过程;(3)交互整合(Interactive Integration)则将道德决策过程与理性决策过程看做相互竞争(Competing)的两种决策过程,他们之间将形成一种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为了弥补第二个理论缺陷,该文解析了两个变量的调节作用。一个变量用于描述电子产品的特性,具体而言,公共品特性(Public Good)。该文指出人们是否将软件视作公共品将影响到道德决策过程对盗版行为的作用强度。另一个变量用于描述社会环境的特性,具体而言,盗版行为的社会接受度(Social Acceptance),并且指出惩罚系统(Sanction Systems)对于两种决策过程的影响是受到盗版行为的社会接受度的调节的,即惩罚系统的威慑作用只在某些条件下成立。
   在本文中,感知的惩罚(Perceived Punishment)用于刻画威慑作用机制,其盗版已经成为全球(尤其是中国)软件使用中一个重要问题。先前针对盗版软件使用行为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种理论视角:(1)威慑理论(General Deterrence Theory,GDT)侧重于分析人们对惩罚的担心对其盗版行为的影响;(2)道德决策理论(Ethical Decision-making Theories)则认为人们基于盗版行为对他人可能带来的影响来决定是否实施盗版行为的,即利他主义(Altruism);(3)理性决策理论(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Theories),诸如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则认为人们根据盗版行为为自己带来的收益和损失作为决策的基础,即利己主义(Egoism)。尽管这些不同的视角给我们带来很多具有启发性的结论,先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两个重大的理论缺陷:(1)缺乏对不同理论视角进行整合分析;(2)缺乏运用权变(Contingency)思维对先前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未能对理论的适用条件给出明确的指示。
   为了弥补第一个理论缺陷,该文提出三种方法以整合上述的三种理论视角:(1)平行整合(Parallel Integration)将威慑过程,道德决策过程以及理性决策过程视作影响盗版行为的三种平行机制;(2)顺序整合(Sequential Integration)则关注三种机制的发生顺序,具体而言,该文认为威慑过程将先于道德决策过程与理性决策过程,道德决策过程又将先于理性决策过程;(3)交互整合(Interactive Integration)则将道德决策过程与理性决策过程看做相互竞争(Competing)的两种决策过程,他们之间将形成一种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为了弥补第二个理论缺陷,该文解析了两个变量的调节作用。一个变量用于描述电子产品的特性,具体而言,公共品特性(Public Good)。该文指出人们是否将软件视作公共品将影响到道德决策过程对盗版行为的作用强度。另一个变量用于描述社会环境的特性,具体而言,盗版行为的社会接受度(Social Acceptance),并且指出惩罚系统(Sanction Systems)对于两种决策过程的影响是受到盗版行为的社会接受度的调节的,即惩罚系统的威慑作用只在某些条件下成立。
   在本文中,感知的惩罚(Perceived Punishment)用于刻画威慑作用机制,其包括惩罚的可能性(Punishment Certainty)与惩罚的严重性(Punishment Severity)两个子维度;道德判断(Moral Judgment)用于代表道德决策机制;理性判断(Rational Judgment)用于代表理性决策机制。
   本文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253份问卷用于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感知的惩罚,道德判断与理性判断可以直接地作用于盗版意愿(Piracy Intention);(2)感知的惩罚可以间接地通过道德判断和理性判断影响盗版意愿;(3)道德判断和理性判断作为两种竞争机制,他们之间具有替代效应;(4)公共品意识(Public Good Perception)可以调节道德判断与理性判断之间的替代效应;(5)社会接受度可以弱化感知惩罚与道德判断及盗版意愿之间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