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强震人员死亡率及经济易损性研究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
【6h】

强震人员死亡率及经济易损性研究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震损失评估方法

2.1 地震损失评估的一般方法

2.2 地震损失评估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2.3 基于建筑物结构易损性分类方法

2.4 宏观易损性方法

2.5 国家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灾情快速评估与跟踪系统

第三章 汶川地震现场调查情况

3.1 调查说明

3.2 汶川8.0级地震现场调查概况

3.3 灾区概况和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3.3.1 灾区自然环境

3.3.2 地震地质与历史强震背景

3.3.3 灾区社会经济状况

3.4 灾区概况

3.4.1 灾区范围及面积

3.4.2 灾区人口、户数

3.5 人员伤亡情况

3.6 居民房屋破坏经济损失

3.6.1 评估区的划分

3.6.2 灾区房屋类别与破坏等级

3.6.3 房屋破坏损失评估原理

3.6.4 评估计算的相关参数

3.6.5 房屋破坏面积及不具备修复加固价值房屋面积

3.6.6 房屋破坏损失

3.6.7 城市评估区房屋经济损失

3.7 基础设施、相关行业及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

3.7.1 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

3.7.2 卫生系统直接经济损失

3.7.3 教育系统直接经济损失

3.7.4 林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

3.7.5 农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

3.7.6 旅游系统直接经济损失

3.7.7 环保系统直接经济损失

3.7.8 文化系统直接经济损失

3.7.9 物资储备系统直接经济损失

3.7.10 粮食系统直接经济损失

3.7.11 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

3.7.12 其他公用直接经济损失

3.8 建筑装修及室内外财产损失

3.8.1 城市房屋建筑装修损失评估

3.8.2 室内财产损失

3.8.3 室外财产损失

3.9 直接经济损失总值

第四章 模型建立与数据处理

4.1 引言

4.2 人口经济数据的预处理

4.2.1 烈度圈数字化

4.2.2 人口公里数据的处理

4.2.3 叠置分析与数据整理

4.2.4 人员死亡以及经济损失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2.5 数据预处理结果

4.3 人员死亡率计算结果

4.3.1 模型介绍

4.3.2 数据处理

4.3.3 计算结果

4.4 经济易损性计算结果

4.4.1 数据处理

4.4.2 计算结果

4.5 模型检验与讨论

4.5.1 汶川地震验证结果

4.5.2 震例验证

4.5.3 适用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8年5月12同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Ms8.0级强震。地震造成灾区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是我国自1976年唐山Ms7.6级地震以来,影响范围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此次地震发生后,国家开展了有效的地震应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此外,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在震后迅速开展了地震灾情调查评估工作,获得了大量详实的震害数据及资料,为开展震害预测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本文对汶川震后灾害现场调查资料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进而收集整理了大量能够用于震害预测的详实数据。
   由于高震级、高烈度的地震在某一区域是小样本事件,因而基于区域历史震例的震害预测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变化较大,因而基于历史震例统计的震害预测方法可能并不完全适用当前社会经济的易损性。基于以上原因,探讨利用时效性高的孤立强震震例预测当前区域地震易损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汶川地震的震害数据对震区的人员死亡率及经济损失比进行了估计。通过对模型残差的定性观察及实际震例验证,认为利用孤立强震震例数据建立人员死亡率和经济易损性模型用于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是有效的。
   本文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回顾实现地震损失快速评估的各种通用方法;二、对2008年汶川地震的震害资料进行汇总及整理;三、选用人员死亡率回归模型,利用汶川地震孤立震例事件建立了区域适用的人员死亡率模型;并利用区域GDP数据及区域经济损失建立了GDP与经济易损性模型;最后利用实际震例对模型进行验证。
   首先,本文简单回顾地震损失评估的一般工作流程,地震损失评估工作的发展与现状,并重点介绍了地震损失评估中常用的两种损失评估方法——基于建筑易损性分类清单方法及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汶川Ms8.0级地震现场调查概况,灾区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震害特点,并详细收集整理了震后震害调查数据。
   本文系统整理了汶川地震的震害数据,以烈度区和行政区划为分类单元,建立汶川地震损失数据库。利用震区内130个县市级行政区划单元的震害数据,选用USGS PAGER系统中的人员死亡率与地震烈度的函数模型计算得到了区域适用的人员死亡率。此外,利用汶川地震的经济损失记录,本文建立了极灾区、严重灾区、重灾区和受灾区的经济损失比。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历史震例(1996年云南丽江7.0级地震,1998年云南宁蒗6.2级地震,2000年云南姚安6.5级地震,2003年云南大姚6.2级地震)对得到的人员死亡率及经济损失比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及相应的损失率能够较好的估计川滇地区强震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及经济损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