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地“三权分置”、农民增收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6h】

农地“三权分置”、农民增收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土地制度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农地“两权分离”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此以来,国家适时提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制度由“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转变为“三权分置”(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农地“三权分置”有助于农地经营权流转,助推中国农业规模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也有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些都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本文首先科学界定农地“三权分置”内涵,明确农地“三权”间各权利属性和边界,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农地“三权分置”实施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本文后面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与现实基础。  其次,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产权演化过程,并运用统计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农民经营性、转移性、工资性及财产性收入和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演变情况,刻画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因素。  第三,从农地“三权分置”有助于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来化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镇化,有利于增加土地流转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等方面深入分析农地“三权分置”与农民增收相互作用机理;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也有利于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来分析农地“三权分置”与城乡收入差距相互作用机理;从农民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农民增收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分析农民增收与城乡收入差距相互作用机理。  第四,先对农地“三权分置”和农民增收、农地“三权分置”和城乡收入差距、农民增收和城乡收入差距两者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农地“三权分置”、农民增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农地“三权分置”、农民增收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仿真分析,以农地“三权分置”进展比较快、适中、缓慢三种情景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农地“三权分置”、农民增收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第五,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农地“三权分置”实施可能面临的困境,如农地产权模糊、农地相关法律法规供给短缺等以及农地“三权分置”实施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风险:(1)政治风险:集体所有权的虚化可能会威胁作为重要经济基础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失地农民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土地的非农化可能会威胁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等;(2)经济风险:可能会造成农业结构不合理,威胁农业安全;可能会影响农产品价格等;(3)社会风险:存在农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农民内部阶层分化加剧;存在经营者短期性过度开发等风险行为;可能诱发社会问题等;(4)生态风险:农地的破坏;农村污染等。  第六,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农地“三权分置”模式选择:(1)政府主导:确立政府在农地“三权分置”中的主体地位,主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整个过程;(2)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农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农户自己以市场为导向来流转土地经营权;(3)政府和市场相结合:政府主要起引导作用,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市场调节的灵活性和敏锐性,来流转土地经营权。以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为主。农地“三权分置”路径选择:(1)政府层面:完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农地各项权能进行法律确认;加强监管,严防非农化,确保粮食与生态安全;(2)市场层面:加快推进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明晰农地权属;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公共平台,保证农地各项权能的实现等;(3)社会层面: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的协调、监督等职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地“三权分置”改革进程。  最后,得出全文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