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雷竹对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6h】

雷竹对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植物修复技术

1.2 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耐性机理研究

1.3 植物修复过程中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吸收转运规律研究

1.4 植物修复强化的技术措施研究进展

1.5 可行性分析和循环利用

1.6 存在问题与展望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水培条件下雷竹对铅的修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3 土培条件下雷竹对铅的修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由于日趋加剧的铅污染,关注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以雷竹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为主要研究内容。雷竹作为在铅锌矿区发现能够保持良好生长态势的树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旨在通过研究,揭示雷竹对重金属铅的修复能力,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进一步拓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通过水培和土培试验,分析雷竹在铅胁迫下对铅的吸收、积累、转运能力,及其光合水平变化和超微结构表征,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雷竹可以吸收高浓度的Pb,并且地下部积累量随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水培条件下,雷竹叶、茎、根在铅含量为100μmol·L-1条件下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706,3710,26388 mg·kg-1;在土培条件下,雷竹在铅含量为1200 mg·kg-1条件下叶、茎、根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3,101,595 mg·kg-1。  (2)高浓度铅对雷竹超微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且对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的抑制,但植株生长表观特征正常,表明雷竹具有极强的铅耐性。通过观察雷竹叶绿素荧光结果发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与PSⅡ的电子传递效率(ETR)值降低,说明铅胁迫抑制了雷竹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电子传递的能力,但是对植物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铅胁迫下雷竹叶片的超微结构,发现低浓度的铅对植物组织破坏不明显,高浓度的铅使雷竹部分细胞壁变形、叶绿体膜消失或部分断裂,片层结构模糊不清。  (3)雷竹根部铅积累量随铅浓度的上升而提高,地上部的铅积累量增加不明显;转运系数降低了34%,铅从雷竹根部向其地上部转移的过程随着土壤中铅浓度的增大而受到抑制,进而保护雷竹正常生长。  尽管雷竹不是超积累植物,但是雷竹具备生物量大、繁殖能力强、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等特点,由于其具有比草本和木本植物更好的适应能力,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