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股权激励的有效性研究--基于恒瑞医药、舒泰神的比较
【6h】

股权激励的有效性研究--基于恒瑞医药、舒泰神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框架

1.4研究方法

1.5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5.1创新点

1.5.2研究不足

1.6文献综述

1.6.1股权激励有效性标准的研究

1.6.2股权激励动机的研究

1.6.3股权激励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1.6.4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

1.6.5国内外文献评述

2.基本概念及理论分析

2.1股权激励概念与类型

2.1.1股权激励的概念

2.1.2股权激励的常见类型

2.2股权激励理论分析

2.2.1股权激励基础理论

2.2.2股权激励有效性理论分析

3.恒瑞医药、舒泰神股权激励方案对比

3.1公司简介

3.1.1恒瑞医药

3.1.2舒泰神

3.2历次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3.2.1恒瑞医药

3.2.2舒泰神

3.3历次股权激励方案对比

3.3.1激励强度对比

3.3.2业绩考核指标及解锁期对比

3.3.3其他方面的对比

4.恒瑞医药、舒泰神股权激励背景对比

4.1股权激励时资本市场情况及对比

4.1.1恒瑞医药情况

4.2.2舒泰神情况

4.2.3对比

4.2股权激励时公司业绩情况及对比

4.2.1恒瑞医药情况

4.2.2舒泰神情况

4.2.3对比

5.恒瑞医药、舒泰神股权激励有效性对比

5.1财务指标评价对比

5.1.1恒瑞医药

5.1.2舒泰神

5.1.3对比总结

5.2非财务指标评价对比

5.2.1创新药数量

5.2.2考核对象稳定性

5.3公司股权激励行权结果及有效性总结

5.3.1恒瑞医药

5.3.2舒泰神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6.2.1对于企业的建议

6.2.2对于股权激励法规政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将股权激励理论引入,我国企业开始借鉴国外的股权激励制度。中国证监会2005年陆续推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规,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企业中开始被广泛应用。2006年至2019年十余年间,我国共有1,569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了高达2,661次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但其中共有363次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未正常执行被终止。终止的原因除实施初期因法规细化导致冲突被迫取消以外,大部分终止原因为证券市场行情波动以及未达到股权激励计划设定的财务指标。即使未终止也不乏激励期间企业业绩未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本文基于医药制造业恒瑞医药、舒泰神正反对比案例,探究两家企业股权激励不同成效的原因。并通过对比分析两家企业股权激励的背景、方案等过程和结果,探究影响股权激励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以此给我国上市公司该如何有效实施股权激励提出建议。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作为指导,对股权激励进行理论界定,从财务指标与创新药数量、人员稳定性等非财务指标分别评价两家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效果。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有效的股权激励方案应选择恰当的时点进行实施,不应过度关注短期财务指标,应重视成长性等长期财务指标。并且高技术行业对于非财务指标如研发投入、人员稳定性等亦应重视。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为三方面:首先在我国资本市场波动率较大,股票的价格易出现暴涨暴跌背景下,本文关注股权激励时点选择是否恰当;其次为了更好地比较股权激励的有效性以及降低不同行业差异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同一行业的正反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本文引入了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行权结果等要素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不足主要为:由于各个行业的特殊性,本文选取的医药制造业企业有其自身行业特点和特定的行业背景,因此针对两案例的研究以及结论不一定普遍适用于其他行业企业;本文试图分析股权激励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但影响财务指标的因素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比如行业景气度等,因此可能使得股权激励有效性与财务指标的分析受到其它多种多样的因素影响;本文在评价两公司股票估值时主要采用PE(TTM)评价,由于股票估值的方法多样,本文仅采用最常见的方法,可能存在对于两公司股票的价值判断不够准确的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