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淮南煤田潘二煤矿太原组石灰岩沉积地球化学
【6h】

淮南煤田潘二煤矿太原组石灰岩沉积地球化学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华北地区太原组地层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量

1.4.1 技术路线

1.4.2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2.1.1 交通位置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地质构造

2.3.1 地质发展史

2.3.2 构造形态

2.3.3 褶皱与断裂

2.3.4 岩浆岩

第三章 采样及分析测试

3.1 样品采集

3.2 样品前处理

3.2.1 物理处理

3.2.2 化学消解

3.3 分析方法

3.3.1 XRD分析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

3.3.3 电子探针测试

3.3.4 石灰岩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3.3.5 石灰岩碳氧同位素测试

3.4 测试结果及数据处理

第四章 太原组石灰岩样品保存特征

4.1 引言

4.2 石灰岩样品受污染程度特征

4.3 石灰岩样品成岩作用影响评价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

4.3.2 X射线衍射分析

4.3.3 地球化学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太原组石灰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5.1 引言

5.2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地球化学

5.2.1 Cd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意义

5.2.2 Mo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意义

5.2.3 Sr、Ba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意义

5.2.4 V、Cr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意义

5.2.5 U、Th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意义

5.2.6 淮南煤田太原组石灰岩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特征

5.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5.3.1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环境意义

5.3.2 淮南煤田太原组石灰岩稀土元素特征

5.4 沉积环境指示意义

5.4.1 沉积盐度分析

5.4.2 氧化还原环境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太原组石灰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6.1 引言

6.2 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

6.2.1 基本概念

6.2.2 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地层学

6.2.3 淮南煤田太原组石灰岩碳同位素特征

6.3 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

6.3.1 基本概念

6.3.2 海相碳酸盐岩氧同位素地层学

6.3.3 淮南煤田太原组石灰岩氧同位素特征

6.4 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6.4.1 沉积温度

6.4.2 沉积盐度

6.4.3 古海水生产力特征

6.5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创新

7.1 主要结论

7.1.1 太原组石灰岩样品保存特征

7.1.2 太原组石灰岩沉积时盐度、温度分析

7.1.3 太原组石灰岩沉积时古生产力分析

7.1.4 太原组石灰岩沉积时氧化还原环境分析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沉积碳酸盐岩很好的记录了沉积水体古环境特征,因此可以反映同期大洋的沉积环境,同时淮南煤田太原组石灰岩沉积环境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前人大多是根据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以及生物化石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很少采用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采用地球化学方法恢复淮南煤田太原组石灰岩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选择淮南煤田潘二煤矿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作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基础上对其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Cd、Mo、Sr、Ba、V、Cr、U和Th等)、稀土元素(REE)以及碳氧同位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沉积环境进行解释。文章首先利用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地球化学方法,指示成岩蚀变作用对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影响,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发现潘二煤矿太原组石灰岩样品保存良好,能够代表原始海水沉积特征,因此可以用其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恢复其沉积环境。
   利用沉积环境敏感性微量元素Sr/Ba比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及碳氧同位素特征对沉积水体古盐度特征进行恢复,发现本次所研究的太原组石灰岩样品是正常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属于海洋沉积物范畴;利用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Cd、Mo、V/Cr比值和Th/U比值恢复整段太原组石灰岩氧化还原特征,其中Cd含量基本小于0.2 mg/kg,Mo含量大多小于1 mg/kg,V/Cr比值小于0.2 mg/kg以及Th/U比值在2.0-7.9之间,表明太原组石灰岩沉积时处于一个氧化沉积环境,但稀土元素Ce异常程度却反映出沉积时氧化还原条件有所不同。根据在L7、L11和L12碳同位素出现负异常,同时伴随着沉积环境敏感元素Cd、Cr、Mo、和V相对富集,结合薄片观察可知,L7、L11和L12生物碎屑含量较少,可能对应着当时海平面下降,海水生物大量死亡,古海水生产力下降,同时导致碳同位素数据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